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7 00:00:00 评分

4436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其中的“五谷”具体指哪几种农作物?

“五谷”是粮食作物的总称。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为生,那些整日享乐,不知民间疾苦的纨绔子弟被讽刺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么,“五谷”具体指哪五种粮食作物呢?


早期人类种植的谷物有上百种之多,比《论语》成书更早的《书经》中,只见“百谷”,没有“五谷”之说。从“百”到“五”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一是受当时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人们以“五”代指所有谷物。另外也反映出人们经常长期实践,逐步确定了5种最主要的粮食品种。


“五谷”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指稻、黍(黄米)、稷(粟,谷子)、麦、菽(大豆);另一种说法是麻、黍、稷、麦、菽。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而没有稻。麻籽虽然可以供食用,但是主要是用它的纤维来织布。谷指的是粮食,前一种说法没有把麻包括在五谷里面,比较合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稻是南方作物,北方栽培的有限,所以五谷中有麻而没有稻,也有可能。


五谷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稻”和“麻”上。我们更认同“稻”而非“麻”,因麻确非主要粮食作物,而北方无“稻”则说“稻”非“五谷”也有失偏颇。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和吴越并不比北方的诸侯弱,夏商的文献中也存在大量南方的记载。


后世有将两种说法结合起来,得出稻、黍、稷、麦、菽、麻6种作物。战国时代的名著《吕氏春秋》里有4篇专门谈论农业的文章,其中“审时”篇谈论栽种禾(稷)、黍、稻、麻、菽、麦这6种作物的情况;“十二纪”篇中说到的作物,也是这6种。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4 “敲竹杠”是敲诈勒索的代名词,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把柄来索取财物。如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兄弟敲竹杠,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木刻纪...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5 人们为什么用“坐蜡”一词表示陷入困境?

“坐蜡”是我国北方方言,有两层含义:一是受到斥责、批评,二是指陷入困境。这个词语最初源自佛教习俗“坐腊”。 “坐蜡”又称“安居”、“结夏”、“坐腊”。根据佛家的戒律,众僧应...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7 古代皇帝十分重视农业,春耕之前,要行一种“籍田”礼,这种礼的具体内容是怎么样的?

“籍田”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礼仪,属天子之礼。天子通过此礼诏告天下重视农业,祈愿风调云顺。那么什么叫“籍田”,典礼的具体内容如何? 据《诗经·周颂·载芟》:“载芟,春籍田而祈...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8 唐平民又称布衣,“布衣”就是指棉布做成的衣服吗?

我们知道,古代的平民被称为“布衣”,在多数人的印象里,“布衣”应该是棉布衣服,其实这个判断是错误的。因为棉布在我国出现的很晚,而“布衣”一词出现得要早得多。 在棉花推广、棉...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9 胡萝卜何时传入中国,与它一同传入的农作物还有哪些?

胡萝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除了煲汤、炖肉外,它还具有治疗夜盲,保护呼吸道等药用价值。它为什么叫“胡萝卜”?是何时传入中国的? 胡萝卜又称甘荀,原产亚洲西南部,在阿富汗的栽培...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