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7 00:00:00 评分

4438 唐平民又称布衣,“布衣”就是指棉布做成的衣服吗?

我们知道,古代的平民被称为“布衣”,在多数人的印象里,“布衣”应该是棉布衣服,其实这个判断是错误的。因为棉布在我国出现的很晚,而“布衣”一词出现得要早得多。


在棉花推广、棉布出现以前,我国先民最早用于纺织的原料主要是葛、麻和蚕丝。一般王公贵族或有权势的人多穿绫罗绸缎,一般老百姓购买不起昂贵的丝帛,又因为法律的禁止,所以只能穿麻布的衣服。故而,人们用“布衣”指称一般平民。


葛就是葛藤,其长数十米,皮坚韧,用沸水煮过,就能抽出白而细的纤维来。这种纤维最早用来搓绳、结网,随着纺织技术的进步,葛被织成布,用来制作衣服。先期时期,这种布是平民服饰的最基本厚料。


秦汉时期,麻布取代葛布,成为民间服饰的主要衣料来源。麻包括苎麻(南方)和大麻(北方),比葛更容易加工处理。在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细苎布细密坚韧,可见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熟练的麻纺技术。《战国策》中说的“布衣之士”,和诸葛亮《出师表》的“臣本布衣”,都说到“布”,这“布”指的就是麻布。


棉布取代了麻成为主要纺织原料,则是在宋元以后。据学者考证,棉花最迟在南北朝时已经传入中国,主要在边疆地区种植,传入中原地区很迟。而且,宋以前,我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最早出现在《宋书》中。宋末元初,内地开始种植棉花,史载:“宋元之间始传其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由此可知,汉唐时期的平民,穿的是“麻布衣”,而不是“棉布衣”。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6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其中的“五谷”具体指哪几种农作物?

“五谷”是粮食作物的总称。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为生,那些整日享乐,不知民间疾苦的纨绔子弟被讽刺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么,“五谷”具体指哪五种粮食作物呢? 早期人类种...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7 古代皇帝十分重视农业,春耕之前,要行一种“籍田”礼,这种礼的具体内容是怎么样的?

“籍田”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礼仪,属天子之礼。天子通过此礼诏告天下重视农业,祈愿风调云顺。那么什么叫“籍田”,典礼的具体内容如何? 据《诗经·周颂·载芟》:“载芟,春籍田而祈...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9 胡萝卜何时传入中国,与它一同传入的农作物还有哪些?

胡萝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除了煲汤、炖肉外,它还具有治疗夜盲,保护呼吸道等药用价值。它为什么叫“胡萝卜”?是何时传入中国的? 胡萝卜又称甘荀,原产亚洲西南部,在阿富汗的栽培...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40 水果蔬菜中冬瓜、西瓜和南瓜是以什么命名的?

民以食为天,瓜果蔬菜,每天必食之物。比如各种瓜类,如黄瓜,苦瓜,这是按颜色和味道命名,另有一类按方位,如西瓜,南瓜,这些蔬菜名是怎么来的? 先说“冬瓜”,明明是夏天成熟,为...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41 黄瓜的颜色并不黄,可为什么要叫黄瓜呢?

黄瓜是家常菜肴常见的材料,或炒或拌,鲜嫩可口。市场上黄瓜大多青葱可爱,叫“青瓜”似乎比黄瓜合适;浑身带刺,叫“刺瓜”也不错,为什么要叫“黄瓜”呢? 这背后还有个鲜为人知的故...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