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7 00:00:00 评分

4435 人们为什么用“坐蜡”一词表示陷入困境?

“坐蜡”是我国北方方言,有两层含义:一是受到斥责、批评,二是指陷入困境。这个词语最初源自佛教习俗“坐腊”。


“坐蜡”又称“安居”、“结夏”、“坐腊”。根据佛家的戒律,众僧应于每月望晦两日即农历十五和三十,齐集一处共诵《戒本》,自我反省有无违反佛家戒律之事。如有则要面壁思过。而一年之中,从农历四月望日起,到七月十五结束,应取一月定居禅修,不能随意走动或他住,这便是“结夏”。


在戒律的最后一天,农历七月既望,众僧聚集一堂,开展大规模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此曰“自恣”。经过“自恣”,受戒的年头才算增长一岁,称“一腊”。这里的长一岁是指“戒龄”的增长。至于为何称“一腊”,则与古代计算年龄也有关系:每年只有一个腊月,所以“坐一腊”便是一年。旧时计算年龄也是以受孕时开算,以农历新年的到来作为新一岁的起算点。所以“坐腊”有年龄增长的含义。


后来,人们把“腊”和“蜡”讹同,于是便有了“坐蜡”一说。从字面理解,也很形象。人坐在蜡上被粘住,比喻陷入困境,但实际上却非如此。“坐蜡”体现了佛教弟子严于律己的态度。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3 “敲门砖”一词是怎么来的?

“敲门砖”是指敲门的砖头,门一旦打开,就弃之不用。比喻只是用来达到目的或追求名利的工具。那么这句话出自何处,古代真有这种专门用来敲门的砖头吗? 敲门砖语出自明代西湖居士《春...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4 “敲竹杠”是敲诈勒索的代名词,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把柄来索取财物。如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兄弟敲竹杠,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木刻纪...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6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其中的“五谷”具体指哪几种农作物?

“五谷”是粮食作物的总称。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为生,那些整日享乐,不知民间疾苦的纨绔子弟被讽刺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么,“五谷”具体指哪五种粮食作物呢? 早期人类种...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7 古代皇帝十分重视农业,春耕之前,要行一种“籍田”礼,这种礼的具体内容是怎么样的?

“籍田”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礼仪,属天子之礼。天子通过此礼诏告天下重视农业,祈愿风调云顺。那么什么叫“籍田”,典礼的具体内容如何? 据《诗经·周颂·载芟》:“载芟,春籍田而祈...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8 唐平民又称布衣,“布衣”就是指棉布做成的衣服吗?

我们知道,古代的平民被称为“布衣”,在多数人的印象里,“布衣”应该是棉布衣服,其实这个判断是错误的。因为棉布在我国出现的很晚,而“布衣”一词出现得要早得多。 在棉花推广、棉...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