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7 00:00:00 评分

4433 “敲门砖”一词是怎么来的?

“敲门砖”是指敲门的砖头,门一旦打开,就弃之不用。比喻只是用来达到目的或追求名利的工具。那么这句话出自何处,古代真有这种专门用来敲门的砖头吗?


敲门砖语出自明代西湖居士《春游》:“这是敲门砖,敲开便丢下他。我们既作了官,做诗何用。”但更早有“敲门瓦砾”之说,宋代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载:“一日,冲元自窗外往来,东坡问:‘何为?’冲元曰:‘绥来。’东坡曰:‘可谓奉大福以来绥。’盖冲元登科时赋句也。冲元曰:‘敲门瓦砾,公尚记忆耶!’”


明清时,科举制度更加僵化,八股成文。很多学子习八股不过是为了升官发财,所以“敲门砖”一说盛行。如明朝田艺蘅《留青日札·非文事》:“又如《锦囊集》一书……抄录七篇,偶凑便可命中,子孙秘藏以为世宝。其未得第也,则名之曰‘撞太岁’,其既得第也,则号之曰‘敲门砖’。”


由于八股盛行,有些学子便准备好几篇范文。到了考试的时候,拼凑一下就可以命中。如果还是没考中,就是“撞太岁”,自认倒霉;考中了便是敲门砖。所以鲁迅在《准风月谈·吃教》中写道:“清朝人称八股为‘敲门砖’,因为得到功名,就如打开了门,砖即无用。”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1 为什么说“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这句话来自一个怎样的故事?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意思是说家里的好事往往不被外人所知,而丑事却可以传到千里之外。 这句话原是告诫大家要行善,不要作恶,因为人言可畏,坏事足以传到千里之外。士君子当以...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2 “天高皇帝远”是怎么来的,最早说这话的人住的地方真的离皇帝很远吗?

“天高皇帝远”原来指偏僻的地方,后来借指地方机构不听上级领导机关的指挥,阳奉阴违或玩忽职守。这句话最早出自明代黄溥《闲中今古录》:“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4 “敲竹杠”是敲诈勒索的代名词,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把柄来索取财物。如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兄弟敲竹杠,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木刻纪...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5 人们为什么用“坐蜡”一词表示陷入困境?

“坐蜡”是我国北方方言,有两层含义:一是受到斥责、批评,二是指陷入困境。这个词语最初源自佛教习俗“坐腊”。 “坐蜡”又称“安居”、“结夏”、“坐腊”。根据佛家的戒律,众僧应...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6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其中的“五谷”具体指哪几种农作物?

“五谷”是粮食作物的总称。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为生,那些整日享乐,不知民间疾苦的纨绔子弟被讽刺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么,“五谷”具体指哪五种粮食作物呢? 早期人类种...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