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7 00:00:00 评分

4431 为什么说“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这句话来自一个怎样的故事?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意思是说家里的好事往往不被外人所知,而丑事却可以传到千里之外。


这句话原是告诫大家要行善,不要作恶,因为人言可畏,坏事足以传到千里之外。士君子当以此为戒。据说这句话来自“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赵匡胤年轻时,在太原清油观遇到被强盗掳掠来的美貌女子京娘。赵匡胤激于义愤,打跑强盗,把自己的马让给京娘,不远千里,历尽艰险把京娘送回老家。一路上,两人兄妹相称,了无私念。但当赵匡胤从蒲州回到太原,太原却盛传赵匡胤劫掠京娘以及不堪之事。赵匡胤哀叹:“真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况且我并未作恶事,人心不古啊!”


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四回亦有此语:“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为什么好事和恶事在传播效果上却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这其实与人们的心理有关。一般谁家夫妻和睦团结,有好事发生,大家都不会主动去宣扬,因为这样其实只是抬高了别人,而对自己没有任何的帮助。有些人出于嫉妒心理,也不会主动在其他人面前去赞美自己的亲戚或邻居。坏事就不同,往往涉及家庭纠纷,桃色新闻等内容,世人多有猎奇的想法,而且贬低别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对自己生活的满足感。所以哪家要有了丑事,经常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周围的人都知道了。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当然更多是讲人言可畏,这是大家应该努力避免的事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29 为什么把无望的努力称为“死马当做活马医”?这个说法从何而来?

我们常把最后无望的努力称为“死马当活马医”。顾名思义,马都已经死了,还要当做活马医,这就是瞎折腾。比喻明知事情已经无可求药,仍然抱一丝希望,积极挽救。这个词语出自宋代集成的...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0 人们为什么把横插一杠子称为“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这个说法和程咬金有关系吗?

“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常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时,有新的因素介入或产生,从而影响了整个事件的进程。 程咬金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在小说中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原名程金,后称程知...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2 “天高皇帝远”是怎么来的,最早说这话的人住的地方真的离皇帝很远吗?

“天高皇帝远”原来指偏僻的地方,后来借指地方机构不听上级领导机关的指挥,阳奉阴违或玩忽职守。这句话最早出自明代黄溥《闲中今古录》:“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3 “敲门砖”一词是怎么来的?

“敲门砖”是指敲门的砖头,门一旦打开,就弃之不用。比喻只是用来达到目的或追求名利的工具。那么这句话出自何处,古代真有这种专门用来敲门的砖头吗? 敲门砖语出自明代西湖居士《春...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4 “敲竹杠”是敲诈勒索的代名词,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把柄来索取财物。如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兄弟敲竹杠,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木刻纪...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