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7 00:00:00 评分

4432 “天高皇帝远”是怎么来的,最早说这话的人住的地方真的离皇帝很远吗?

“天高皇帝远”原来指偏僻的地方,后来借指地方机构不听上级领导机关的指挥,阳奉阴违或玩忽职守。这句话最早出自明代黄溥《闲中今古录》:“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说是宋朝时候,台州与温州一带,官员不法,横征暴敛,百姓被逼无奈,拉大旗造反,他们在大旗上写了上述四句话。


“天高皇帝远”原作“山高皇帝远”。这与我国地理和古代行政区划有关。中国地域辽阔,其中华北、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为平原,是历朝历代定都所在,也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则多山,经济相对落后,政府机构就比较涣散。由于离中央所在地很远,就用“山高皇帝远”代指那些偏僻落后的地方。


通常,离中央机构越近的地方,官吏并不太敢胡作非为。但是一到了地方,特别是那些落后不发达地区,官员的懒惰情绪便开始滋生。很多不但疏于政事,还经常贪污受贿。上面有什么禁令,也满不在乎,阳奉阴违。在这些官员眼里,“天高皇帝远”,自己就是土霸王,谁也惹不起。因此人们也用这个词来比喻中央政令不畅,地方无法无天的状态。


“天高皇帝远”还与古代通讯不发达有关。古代并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最快传递信息的工具是马,马通过驿站来传达指令。所以一个地方官的作为,中央并不容易查明,这就为谗言或彼此攻讦留下了余地。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0 人们为什么把横插一杠子称为“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这个说法和程咬金有关系吗?

“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常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时,有新的因素介入或产生,从而影响了整个事件的进程。 程咬金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在小说中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原名程金,后称程知...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1 为什么说“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这句话来自一个怎样的故事?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意思是说家里的好事往往不被外人所知,而丑事却可以传到千里之外。 这句话原是告诫大家要行善,不要作恶,因为人言可畏,坏事足以传到千里之外。士君子当以...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3 “敲门砖”一词是怎么来的?

“敲门砖”是指敲门的砖头,门一旦打开,就弃之不用。比喻只是用来达到目的或追求名利的工具。那么这句话出自何处,古代真有这种专门用来敲门的砖头吗? 敲门砖语出自明代西湖居士《春...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4 “敲竹杠”是敲诈勒索的代名词,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把柄来索取财物。如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兄弟敲竹杠,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木刻纪...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35 人们为什么用“坐蜡”一词表示陷入困境?

“坐蜡”是我国北方方言,有两层含义:一是受到斥责、批评,二是指陷入困境。这个词语最初源自佛教习俗“坐腊”。 “坐蜡”又称“安居”、“结夏”、“坐腊”。根据佛家的戒律,众僧应...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