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皇帝远”原来指偏僻的地方,后来借指地方机构不听上级领导机关的指挥,阳奉阴违或玩忽职守。这句话最早出自明代黄溥《闲中今古录》:“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说是宋朝时候,台州与温州一带,官员不法,横征暴敛,百姓被逼无奈,拉大旗造反,他们在大旗上写了上述四句话。
“天高皇帝远”原作“山高皇帝远”。这与我国地理和古代行政区划有关。中国地域辽阔,其中华北、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为平原,是历朝历代定都所在,也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则多山,经济相对落后,政府机构就比较涣散。由于离中央所在地很远,就用“山高皇帝远”代指那些偏僻落后的地方。
通常,离中央机构越近的地方,官吏并不太敢胡作非为。但是一到了地方,特别是那些落后不发达地区,官员的懒惰情绪便开始滋生。很多不但疏于政事,还经常贪污受贿。上面有什么禁令,也满不在乎,阳奉阴违。在这些官员眼里,“天高皇帝远”,自己就是土霸王,谁也惹不起。因此人们也用这个词来比喻中央政令不畅,地方无法无天的状态。
“天高皇帝远”还与古代通讯不发达有关。古代并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最快传递信息的工具是马,马通过驿站来传达指令。所以一个地方官的作为,中央并不容易查明,这就为谗言或彼此攻讦留下了余地。
4432 “天高皇帝远”是怎么来的,最早说这话的人住的地方真的离皇帝很远吗?
“天高皇帝远”原来指偏僻的地方,后来借指地方机构不听上级领导机关的指挥,阳奉阴违或玩忽职守。这句话最早出自明代黄溥《闲中今古录》:“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说是宋朝时候,台州与温州一带,官员不法,横征暴敛,百姓被逼无奈,拉大旗造反,他们在大旗上写了上述四句话。
“天高皇帝远”原作“山高皇帝远”。这与我国地理和古代行政区划有关。中国地域辽阔,其中华北、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为平原,是历朝历代定都所在,也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则多山,经济相对落后,政府机构就比较涣散。由于离中央所在地很远,就用“山高皇帝远”代指那些偏僻落后的地方。
通常,离中央机构越近的地方,官吏并不太敢胡作非为。但是一到了地方,特别是那些落后不发达地区,官员的懒惰情绪便开始滋生。很多不但疏于政事,还经常贪污受贿。上面有什么禁令,也满不在乎,阳奉阴违。在这些官员眼里,“天高皇帝远”,自己就是土霸王,谁也惹不起。因此人们也用这个词来比喻中央政令不畅,地方无法无天的状态。
“天高皇帝远”还与古代通讯不发达有关。古代并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最快传递信息的工具是马,马通过驿站来传达指令。所以一个地方官的作为,中央并不容易查明,这就为谗言或彼此攻讦留下了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