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7 00:00:00 评分

4386 “年初一,不吃稀”是春节的一大讲究吗,人们为何忌讳过年吃稀饭?

说起“年初一,不吃稀”,要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讲起。古人认为,“稀”含有“少”、“薄”之意,与贫穷相关;而人们渴望的则是与“稀”相反的“厚”,因为它有“多”、“稠”之意,与富裕相关。所以,如果年初一吃稀饭,这一年的头开得就不好。年头喝稀,一年都不会吃上丰盛的东西,换句话说,这一年都不会过得太富裕。


人们忌讳年初一吃稀,不仅仅是因为吃稀要过穷日子,还因为吃稀会把人们的好运气带走。如果一年里,人们出门办事老是遇着阴雨,或者这一年做的事情总是泡汤,肯定会有人说“你年初一吃的稀饭吧”。这不是一句嘲讽的话,而是民间的说道和信仰。


为了避忌讳,年初一的三餐都不会有稀饭的影子。即使是穷人家,在大年初一,也会尽量做干食,为的就是新的一年能有所转变,交上好运。


另外,初一吃稀饭,还被人们视为糊涂的象征,这一说法源于人们对稀饭本身的认识。稀饭通常是粘稠的粥,古人认为新年伊始吃了这种浆糊一样的饭,一年都会浑浑沌沌,不但日子过不好,事情也会做得一塌糊涂,大人们生活事业混乱;孩子们学习成绩不会提高。总之,年初一吃了稀饭,所有的霉运都会缠上身。


时间一久,这一民俗禁忌也就流传了下来。如此看来,人们在年初一避开吃稀,无非是想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的开始,是人们祈愿新年新气象的美好愿望罢了,与时运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84 “黄牛”的形象本来忠诚勤恳,可是现在人们为什么将倒票人称为“黄牛”?

近几年,曾经为牛郎织女牵线搭桥的老黄牛,又火了起来。倒不是牛郎和织女的故事重新上演了,而是“黄牛”们又有了新的工作。尤其春运期间,那些买不到票的人,都要到“黄牛”那瞧一瞧。...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385 “除夕不空锅”的习俗流行民间,这种习俗有什么来历?

关于“除夕不空锅”的习俗,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源于何处,但是民间却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没当皇帝之前,终日乞讨为生。作为男儿,朱元璋还能忍受风餐露宿,甚至吃...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387 清明为何被称为鬼节,清明扫墓踏青的习俗是怎么来的,起于何时?

在中国,清明、中元、寒衣被称为三大鬼节。这三大鬼节,最为国人重视的就是清明节。据说,清明扫墓早在西周时期便已成俗,它是由古代帝王春天祭祖的习俗演变而来。后来,这种宫廷祭祖礼...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388 古时的“寒食节”为什么不允许生火做饭?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公子重耳为逃避晋献公宠妃俪姬的迫害,流亡异乡。颠沛流离之中,食不果腹是常有的事。据说有一天,几天没吃饭的重耳饿昏了过去。追随他的臣子们也饿得东倒西歪,重...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389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吗,为什么还有人说是纪念伍子胥呢?

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各地都会举行龙舟竞技活动。锣鼓喧天,群龙遨游,场面颇为壮观。关于端午佳节的起源,民间有这样几种说法: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两句诗,道出了端...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