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北京 2023-11-02 00:00:00 评分

4141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秀才”,“秀才”一直是科举考试中最低最容易考取的功名吗?

关于“秀才”,人们对它的理解最重要的大概有两点。首先,这是科举考试中的最低功名;其次,“秀才”没有做官资格。但事实上,秀才并非一直是科举考试的最低功名。


“秀才”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原本并非属于科举功名的范畴,也不特指读书人,而是相当于现在的“俊才”、“英才”。根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可知,历史上贾谊是有记载的最早被称为“秀才”的人。


汉武帝时期,朝廷推行官员选拔制度改革,“秀才”与“孝廉”一起成为地方官员举荐的两种优秀人才。东汉光武帝时期,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秀才”改称为“茂才”,三国曹魏时期,又改回“秀才”。隋朝科举制度开科取士,最初也称作“取秀才”,这时的“秀才”是考中功名的所有人的指称。唐初,科举考试中设立秀才科,刚开始时秀才科第最高,因要求非常高,很少有人考取。后来秀才科被废除,“秀才”一度成为读书人的统称。宋时,凡是参加科举府试的人,无论考中与否,都称为“秀才”。


明清之际,“秀才”的意思逐渐固定下来。这时的秀才有一定门槛,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经过院试,取得入学资格的“生员”才可称为秀才。考中秀才之后,可以说是十年寒窗初步获得成果。进,可以去考取举人,一旦考中,便正式进入为官的士大夫阶层;退,则可以开设私塾,也算有了个正经职业。并且,秀才虽然没有国家俸禄,但可以获得一定的特权,比如免除赋税、徭役,可以直接找县官提建议等。于是秀才这个最低功名成了明清两代出身贫困的读书人科举考试的“歇脚所”。他们往往一边通过教书获得经济来源,一边继续考取功名。但因为竞争激烈,尤其清代时满族统治者排斥汉人做官,许多人也就一辈子呆在这个“歇脚所”了。清小说家蒲松龄曾以第一名中“秀才”,之后再也“晋级”不得,不得已才以写小说聊以自慰。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39 “夫子”本来是尊称,人们为什么用“老夫子”来打趣读书人呢?

从古至今,当人们对孔子、孟子、朱熹等这些儒学大师以“夫子”称呼时,完全是一种尊称。但如果是称呼某个名不见经传的读书人,恐怕就有点揶揄的味道了。 “夫子”一词在上古时代已经存...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40 古代科举考试中作弊的现象严重吗,有没有替考的?

作弊现象自古便有。事实上,科举考试自诞生的那天起,便进入了一场千年的作弊与反作弊的斗智斗勇的较量之中。为获取功名,能够想得到的作弊手段,古人都已经想到。 最古老最常规的手段...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42 老师所教的学生就是“门生”吗?皇帝不教学,可进士们怎么都自称“天子门生”?

“门生”一词,大概由“门人”一词流转而来。春秋时期,一个人直接(当面拜其为师)或间接(以其思想为师)以某人为宗师,便自称其“门人”。比如孔子的三千弟子都自称孔子门人。“门生...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43 “登龙门”和“跳龙门”是一回事吗,考中进士后会被立即封官吗?

“登龙门”与“跳龙门”的意思大致相同,是同一个民间传说衍生出的两种说法。 唐代民间有一个传说,说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龙门山挡住,在山南积聚出一个大湖。这时...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44 为什么把考取进士第一名叫“中状元”,“状元”是什么意思?

“中状元”又称“大魁天下”,意思是在科举考试中考取进士第一名,是古代读书人的最高荣誉。而“状元”一词则产生于唐代,“元”是“头”、“首”的意思,而“状”字,则与旧时科举程序...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