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北京 2023-11-02 00:00:00 评分

4144 为什么把考取进士第一名叫“中状元”,“状元”是什么意思?

“中状元”又称“大魁天下”,意思是在科举考试中考取进士第一名,是古代读书人的最高荣誉。而“状元”一词则产生于唐代,“元”是“头”、“首”的意思,而“状”字,则与旧时科举程序有关。


唐代科举考试是两级制,先在地方考得“贡生”(相当于后来的“举人”)资格后,才有资格参加在京城举行的考试,进一步考取“进士”。进京考试的“贡生”先要到礼部填写包括自己身世和近况的个人资料,相当于现在的报考表,名曰“书状”或者“投状”。因此后来考得进士第一名的就是这些“投状”中的第一名,故称之为“状元”,或者“状头”。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在发布进士榜时,因为皇榜是自上而下挂在墙上,而进士名单则是依照名次自上而下,进士第一名自然在最前面,位于榜首,所以称之为“榜首”或者“状元”、“状头”。


需要补充的是,“状元”在宋代时并非指进士第一名,而是对于“殿试”三甲中“一甲”的统称,即“进士”前三名均可称为“状元”。只是到明清之际,殿试一、二、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自此,“状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名,其地位也日益特殊,成为中国读书人“一朝成名天下知”的象征。


据史书记载,从唐代科举考试开始,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其间历代王朝有名有姓的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其中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有唐代的贺知章、王维,宋代的文天祥,明代的杨慎,清代的翁同、张謇等,而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则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刘春霖。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42 老师所教的学生就是“门生”吗?皇帝不教学,可进士们怎么都自称“天子门生”?

“门生”一词,大概由“门人”一词流转而来。春秋时期,一个人直接(当面拜其为师)或间接(以其思想为师)以某人为宗师,便自称其“门人”。比如孔子的三千弟子都自称孔子门人。“门生...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43 “登龙门”和“跳龙门”是一回事吗,考中进士后会被立即封官吗?

“登龙门”与“跳龙门”的意思大致相同,是同一个民间传说衍生出的两种说法。 唐代民间有一个传说,说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龙门山挡住,在山南积聚出一个大湖。这时...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45 “榜眼”和“探花”具体是指什么?

“榜眼”是古时人们对科举考试中第二名进士的称呼。 在北宋之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都称为榜眼。原因是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如人两眼。到北宋...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46 什么是“连中三元”?其中的“三元”具体指什么?

“连中三元”是用于形容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情况,指某个考生参加考试过程中,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均考得第一名,即接连考得“解元”、“会元”、“状元”。这种说法大约出现...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47 “鳌头”是什么东西,为什么科举取得第一名称为“独占鳌头”?

“鳌头”指的是古代帝王宫殿台阶上鳌的头。“鳌”是传说中的一种庞大的海生动物,据说头像乌龟,尾巴像鲤鱼,身形巨大,威猛有力,能够背起一座大山。民间传说它是海龙王的三太子,因为...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