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北京 2023-11-01 00:00:00 评分

4099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是汉朝为何还有“外儒内法”的说法呢?

对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代学者都并不以为然,认为其“独尊儒术”的背后掩藏着“外儒内法”的实质。也有人称之为“法主儒从”、“儒法并用,法本儒末”等。


史书一些记载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汉书·元帝纪》记载,汉宣帝任用了许多刑吏,太子(汉元帝)向他建议多用儒士,他回答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霸王道者,法家也。这里汉宣帝便直接说出了自己儒法结合的统治思想。外儒,给封建统治者披上一层仁德的外衣;内法,则为统治者的专制统治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从制度上看,汉代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秦制,从两汉时期法律条款的精致程度,我们也可以看到汉代法家政治的浓厚气息。汉律是直接继承秦律而来的,它最大的特色是严密,“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另外,汉代宣称独尊主张仁德的儒家思想,却相继出现了张汤、王温舒、尹齐、杨仆等一批酷吏,也可以看出汉代统治思想绝非“独尊儒术”。


汉代之所以搞出这么个把戏,有其独特的背景。汉初,鉴于秦朝因法家而亡,统治者采用了提倡“与民休息”的无为政治的黄老之学治国,由此出现了社会安定繁荣的“文景之治”。但到了汉武帝时期,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成为迫切需要。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已不能满足这种政治需要,而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君臣伦理观念则更适应这种政治需求。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同时,对于统治者来说,讲究刑名、术数,注重实效的法家思想,才能使自己拥有绝对权力,有效地驾驭臣下。鉴于秦以法家思想而亡的忌讳,便外宣示以儒术,内则以法家思想的功赏过罚作为统治的手段。司马迁便看出了汉武帝这种虚伪,表现出了对先秦儒家的景仰和对汉武帝时期变味了的儒林的鄙弃,他在《史记·汲郑列传》中,借汲黯之口揭破了汉武帝的虚伪:“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097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他坑杀的是儒生还是方士?

据《史记》记载,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丞相李斯认为民间“诸子”学说经常诽谤朝政,以古非今,建议秦始皇予以取缔。于是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史记...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098 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与黄帝有何关系,为什么会有一个“黄老学派”呢?

“黄老学派”产生于战国中期,原是齐国稷下学宫的一个学派。战国中后期,由于长期以来的诸侯纷争,各国朝野都希望政治统一、和平安定的局面出现。黄帝作为华夏祖先,曾经开创了中国第一...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100 东汉时流行的“谶纬之学”是一门什么学问,为何受到刘秀的重视?

“谶纬之学”是流行于中国两汉时期的一种学说。它最早起源于燕齐一带,秦时开始向中州一带传播。“谶”,即一种神秘的预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具体又分为符谶、图谶等;“纬”是相对...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101 王充是个伟大的无神论者吗,为什么算命先生尊他为祖师爷?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一向被认为是东汉时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的集大成者。然而,如果仔细读一下他的著作,就会感到迷惑,一个唯物主义者怎么会满口的...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102 魏晋南北朝流行的“玄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玄学”的“玄”并非是玄奥难懂之意。王弼注《老子》时,曾提出“玄者,物之极也”,“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因此,这里的“玄”意指诸如万物根源、本体等观念。而玄学是魏晋时期...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