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北京 2023-11-01 00:00:00 评分

4098 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与黄帝有何关系,为什么会有一个“黄老学派”呢?

“黄老学派”产生于战国中期,原是齐国稷下学宫的一个学派。战国中后期,由于长期以来的诸侯纷争,各国朝野都希望政治统一、和平安定的局面出现。黄帝作为华夏祖先,曾经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文明时代。在当时的思潮下,黄帝便成了人们所推崇的政治家,一时为“学者所公述”。当时的道家也积极吸收黄帝思想中的尚法宗旨,形成了以“道德”为核心,以老子、黄帝为共同的创始人的新道家学派,该学派以“黄老之言”为学派的指导思想,因此时人称之为“黄老学派”。


“黄老学派”的代表作是《老子》,核心思想是提倡“于民休息”的“无为政治”。西汉时期,统治者鉴于秦王朝“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以致被迅速推翻的教训,将黄老学派的学说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并将它运用到政治和法制实践中,以安定社会、恢复经济、缓和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尤其在文、景两帝时期,黄老之学盛极一时。


其实,黄老之学并非仅仅是黄帝思想与老子思想的简单结合,而是兼采了“墨、名之要”,尤其吸收了儒家、法家的东西,为自己所用,最终形成了以儒、道、法三者相互渗透的混合学说。而且,从先秦到汉初,黄老之学根据政治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主张。先秦以道、法并提,重点在于法而不在于道。史载,一些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如申不害、慎到、韩非等大都“学本黄老”。到了汉初,黄老之学则大量吸收儒家智慧,既强调无为的道,力求“道胜”而“反于无为”,又在重视法的作用的同时,反复强调礼、德的功用,并在德刑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主张。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十六经》中,就有“春夏为德,秋冬为刑,先德后刑以齐生”的记载。


西汉初期,黄老之学一直是汉王朝的“御用”学术。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黄老之学才慢慢衰落,为儒学所代替。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096 轴心时代是指什么意思?

“轴心时代”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关于人类文明提出的一种的说法。他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097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他坑杀的是儒生还是方士?

据《史记》记载,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丞相李斯认为民间“诸子”学说经常诽谤朝政,以古非今,建议秦始皇予以取缔。于是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史记...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099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是汉朝为何还有“外儒内法”的说法呢?

对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代学者都并不以为然,认为其“独尊儒术”的背后掩藏着“外儒内法”的实质。也有人称之为“法主儒从”、“儒法并用,法本儒末”等。 史书一些记...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100 东汉时流行的“谶纬之学”是一门什么学问,为何受到刘秀的重视?

“谶纬之学”是流行于中国两汉时期的一种学说。它最早起源于燕齐一带,秦时开始向中州一带传播。“谶”,即一种神秘的预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具体又分为符谶、图谶等;“纬”是相对...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101 王充是个伟大的无神论者吗,为什么算命先生尊他为祖师爷?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一向被认为是东汉时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的集大成者。然而,如果仔细读一下他的著作,就会感到迷惑,一个唯物主义者怎么会满口的...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