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北京 2023-11-01 00:00:00 评分

4087 古人把人分为“君子”和“小人”依据的标准是什么,这种分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古人之所以将人分为“君子”和 “小人”,完全是继承了孔子的说法。而其标准也大体上是按照孔子针对这两种人的言论而定,只是后来逐渐有所发展完善,形成了一种普遍而固定的说法。


孔子的言论中对于“君子”和“小人”的说法相当多。按照孔子的说法,“君子”与“小人”首先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这里提出了君子不以自己为大,心存敬畏,敬畏天命,敬畏有德行的人,敬畏圣人的教诲;而小人在内心里以自己为大,没有敬畏,不信天命,不敬畏圣人,任意而行。这里道出了君子、小人深层心理上的区别。


其次,君子的行为与小人的行为的出发点不一样:“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行事是依据道义所在,超脱自己的利害得失和好恶。如同孔子所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意思是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没有一定执着的,没有一定否定的,只按照“是否合乎道义”的原则来衡量。而小人则是按照一己的利害行事,所谓“拔一毛而利于天下,不为也”。这里从行为动机上道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还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之间见解不一定相同,各自拥有独立的思想,却可以相处得很融洽;而小人之间因为没有自己的精神坚持而显得彼此相同,却不和睦,这里从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说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因为不在意得失而内心坦荡,小人因为在意得失而经常表现得很忧虑,这是“君子”与“小人”在外在精神状态上的区别。另外,还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等。


总之,古人主要是根据一个人的德性、心胸以及是否心怀道义来评价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这种分法体现了古人重视责任、道义以及德行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随着时代的演变,“君子”与“小人”逐渐简单化,分别指“品德高的人”与“品德低的人”。时至今日,“君子”一词则很少有人提了,“小人”的人格标准则进一步下降,多指人格卑鄙的人。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085 孔子自称“述而不作”,而孟子却说他“作《春秋》”,孔子的做法对中国学术有何影响?

《论语》中记载孔子说过这么一句话:“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意思是:综合阐述前人的学说,却不有意创立新说;相信古人而且喜爱古人的学说,我私自把自己与老彭并列。老...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086 什么是“春秋笔法”,为什么说《春秋》一书包含着圣人的“微言大义”?

所谓“春秋笔法”,顾名思义,是一种写作方法,或者说是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因孔子写《春秋》时首次使用而得名。这种写作方法的特点是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在文中作判断。形...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088 “学在四夷”是什么意思,孔子为什么要这么说,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

“学在四夷”的完整说法是“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意思是天子丧失了自己的职守,原本由天子掌握的文化学术流落到诸侯国乃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所处之地。 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089 夷夏之辨是指什么意思?

夷夏之辨指古时候中国人对于“华夏”和“夷族”的区分,本质而言,是中国的文化认同问题。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就以地域关系来辨别夷夏,以中原地区为中国,而以周边的少数民族为四夷。春...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090 孔子去世后,弟子中是谁光大了孔子的思想,历史上是否存在过“思孟学派”?

据《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孔子去世后,七十二弟子有的从政,做了卿相;有的回归故里,隐居不仕;有的则按照老师的模式,聚众讲学。多数弟子并没有因为孔子的去世而荒废了孔子的学说,...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