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北京 2023-11-01 00:00:00 评分

4090 孔子去世后,弟子中是谁光大了孔子的思想,历史上是否存在过“思孟学派”?

据《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孔子去世后,七十二弟子有的从政,做了卿相;有的回归故里,隐居不仕;有的则按照老师的模式,聚众讲学。多数弟子并没有因为孔子的去世而荒废了孔子的学说,而是以不同的方式坚持“孔学”,进一步发展并光大了孔子的思想。其中,对孔子学说的发展起作用比较大的有子张、子夏、曾子、子游、澹台灭明等人。


子张是孔子晚年的得意弟子,为人心直口快,心高志远。孔子去世后,他在陈国继续从事教育事业,教授儒学,自成一家;子游也是孔子晚年学生中才智颇高的一位,孔子去世后,他继续从事教育,其学在战国时期形成了颇有影响的学派;澹台灭明则在楚国豫章的百花洲结草堂办校,收弟子三百多人,发扬儒学。


对儒学的发展与光大起作用尤其大的是子夏与曾子两人。子夏离开曲阜后,到魏国西河一带宣扬儒学,后来被魏文侯拜为老师,地位尊崇。但其主要心思依然放在对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上,投其门下的弟子众多,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学派。后来的儒学大师荀子便是师承于子夏,而以荀子为代表的“孙氏之儒”是战国时期儒学的大宗。


除子夏外,曾子也是开宗立派的大师,影响非常大。曾子下启子思,子思又下启孟子,最终形成了“孟子之儒”。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出了行“仁政”的政治理想和“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正统。


至于是否存在过“思孟学派”,历来争议不断。说其存在,是因为至少从宋代起,“思孟学派”便被学者们认为得孔子真传,居儒学大宗,在中国思想史上地位显赫。更为关键的是儒学大师荀子曾站在批判的立场认为子思、孟轲具有内在的联系,他们彼此前唱后和,主张一种五行说,受到一批俗儒的支持,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说其不存在,则是因为其学术著作《子思子》到唐代已经失传。一个学派一旦没有自身典籍,或典籍遗失,只剩下旁人的传言,便很难让人了解其具体情况,乃至相信它的存在。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088 “学在四夷”是什么意思,孔子为什么要这么说,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

“学在四夷”的完整说法是“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意思是天子丧失了自己的职守,原本由天子掌握的文化学术流落到诸侯国乃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所处之地。 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089 夷夏之辨是指什么意思?

夷夏之辨指古时候中国人对于“华夏”和“夷族”的区分,本质而言,是中国的文化认同问题。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就以地域关系来辨别夷夏,以中原地区为中国,而以周边的少数民族为四夷。春...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091 子曰“仁者爱人”,墨子曰“兼爱”,同样强调“爱”,为何还要分儒家、墨家?

儒家所提倡的“仁爱”与墨家所说的“兼爱”虽然都提倡“爱”,但其内在层次上是有差别的。 儒家的爱是推己及人,是有次第的,即以自己为中心,层层外推,由近及远。先是爱自己的父母兄...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092 中国的典籍中,《孙子兵法》在国外备受追捧,这是为什么呢?

《孙子兵法》应该是在国外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典籍之一。《孙子兵法》在西方被译作《战争的艺术》(The Art of War),早在18世纪即由西方传教士带到了西方,直到现在还常...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093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两个儒学大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分歧?

孔子的“原始儒家”蕴含了丰富的发展可能性,因此在孔子去世后,“原始儒学”先是经历“儒分为八”,然后到战国晚期又变成孟子学派和荀子学派对峙的格局。而同为儒家大师的孟子和荀子之...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