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北京 2023-10-30 00:00:00 评分

4037 “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个成语出自何处?

“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个词语我们经常使用,意思是公然去干普天下公认为罪恶极大的事。韪,是、对;不韪,不对、错误。“大不韪”原为“五不韪”,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郑息有违言。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竟,息师大败而还。君子是以知息人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词,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春秋时期,息国和郑国发生了矛盾。息侯便率兵攻打郑国,郑伯和息侯在“竟”这个地方发生了战争,结果主动进攻的息国军队大败。《左传》上评价说,息国之所以战败,主要犯了五大错误:一是不估计自己的威德是否比对方高,是否以德行在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二是不量力而行,不考虑自身实力的强弱,就要去和当时国力强盛的郑国去较量。三是不亲亲,意指两国国君本为同姓,是亲属而不彼此关爱。这源于周朝的分封制,郑国的第一个国君是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的弟弟姬友,息国和郑国均为姬姓之国,是亲戚。四是不征词,指双方产生矛盾后不通过谈判或言语沟通的方式来化解,而直接诉诸武力。五是不察有罪,指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诸侯无王命,入人之国,罪已大矣。”东周礼制认为,在没有周天子的允许下进入他国,侵犯邻国领土是有“罪”的。


《左传》中对于战争爆发的原因语焉不详,所以“五不韪”的论断是否准确难以下结论。但实力不济是肯定的,一个小国要经过陈、蔡等国长途行军进攻一个实力远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其结果可想而知。


后来人们就用这个典故来表达公然去干普天下公认为罪恶极大的事。多用作谴责、声讨。也作“犯天下之不韪”。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35 “树倒猢狲散”比喻精妙,讽刺辛辣,这个词语出自何处?

中国古代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或“依靠大树好乘凉”的说法。意思都是一人富贵或有权威,其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到利益或好处。与之意思相反的词就是“树倒猢狲散”。字面意思是指树...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36 我们说做事果决为“快刀斩乱麻”,这个说法起于何时?

“快刀斩乱麻”指采取果断措施,解决棘手或复杂的问题。语出自《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高欢是东魏孝静帝时的丞...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38 人们常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比喻不得不干,这个说法有何来历?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是指箭搭在弓弦上,不得不发射出去。比喻情势紧急,不得不采取措施或事出无奈。语出自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另...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39 谁最早说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靠近朱砂的就变红,靠近墨的就变黑,强调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关于这句话最初是由谁说的,颇有争议。有人说是孔子教育学生时说的,有人说是宋代的朱熹说...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40 民间有“千夫所指,无疾而终”的说法,“千夫指”出自何处,所指何人?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喻为中国的托尔斯泰。他的两句《自嘲》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自己对权贵的厌恶和对青年朋友的热爱之情。“千夫指”就是“千夫所...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