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0-30 00:00:00 评分

4038 人们常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比喻不得不干,这个说法有何来历?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是指箭搭在弓弦上,不得不发射出去。比喻情势紧急,不得不采取措施或事出无奈。语出自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另见宋代李的《太平御览》卷五九七:“陈琳作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疾病。’太祖平邺,谓陈琳曰:‘君昔为本初作檄书,但罪孤而已,何乃上及父祖乎?’琳谢曰:‘矢在弦上,不得不发。’太祖爱其才,不咎。”


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初仕袁绍,后归曹操。精通诗赋,才华出众。最初在袁绍手下任职的时候,曾代为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有人把它呈送给曹操,曹操这天正好头疼病发作,躺在床上休息。但看了陈琳写的文章后就立马坐了起来说:“此篇檄文治好了我的病。”后来,曹操击败袁绍,占领邺城,对陈琳说:“你当初为袁本初作讨伐文告,只要怪罪我就可以了,为何还要辱及我的父、祖辈呢!”陈琳谢罪道:“搭在弓弦上的矢能不发射出去吗?”言下之意是各为其主,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曹操对他的才华十分喜欢,就不再追究他的责任。


后来,人们就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来表达情势危机下断然采取的行动。我们常说的“开弓没有回头箭”、“如箭在弦”都有这个含义。如《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我觉得以文字结怨于小人,是不值得的。至于我,其实乃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36 我们说做事果决为“快刀斩乱麻”,这个说法起于何时?

“快刀斩乱麻”指采取果断措施,解决棘手或复杂的问题。语出自《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高欢是东魏孝静帝时的丞...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37 “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个成语出自何处?

“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个词语我们经常使用,意思是公然去干普天下公认为罪恶极大的事。韪,是、对;不韪,不对、错误。“大不韪”原为“五不韪”,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郑息有违...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39 谁最早说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靠近朱砂的就变红,靠近墨的就变黑,强调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关于这句话最初是由谁说的,颇有争议。有人说是孔子教育学生时说的,有人说是宋代的朱熹说...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40 民间有“千夫所指,无疾而终”的说法,“千夫指”出自何处,所指何人?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喻为中国的托尔斯泰。他的两句《自嘲》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自己对权贵的厌恶和对青年朋友的热爱之情。“千夫指”就是“千夫所...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41 “一不做,二不休”一语简单精妙,这句话从哪里来的?

“一不做,二不休”意思是要么不做,要么就坚持到底。这句话出自唐代赵元一《奉天录》卷四:“光晟临死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唐代张光晟,京兆周至人,初为骑卒...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