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北京 2023-10-30 00:00:00 评分

4035 “树倒猢狲散”比喻精妙,讽刺辛辣,这个词语出自何处?

中国古代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或“依靠大树好乘凉”的说法。意思都是一人富贵或有权威,其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到利益或好处。与之意思相反的词就是“树倒猢狲散”。字面意思是指树倒了后,上面的的猴子都跑光了。用来比喻那些权势人物一旦垮台,其他依附他的人只好纷纷散伙,含贬义。典出宋代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新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新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


宋朝有个叫曹咏的人,并无真才实学,但却很会拍马屁。他依靠大奸臣秦桧的帮助,很快坐到了侍郎的位置,显赫一时。他的大舅子厉德新知他不学无术,依附秦桧才得任高官,所以断定他没有好下场。曹咏很是气恼,一心想找个机会收拾他,但厉德新洁身自好,没有任何把柄落在他手里。


秦桧死后,那些依附他的大臣相继倒台,曹咏也被贬到新州。厉德新听说后,就写了封信给他。打开一看,是一篇题目叫《树倒猢狲散》的赋。文中把秦桧比喻为一棵大树,把曹咏等人比成树上的猴子。揭露了曹咏这种人依附秦桧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丑恶行径。文中说现今大树已倒,猢狲四散,于国于民,真是可嘉可贺啊!曹咏看完,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后来人们就用“树倒猢狲散”来比喻权势人物倒台后,依附他的人便纷纷散伙。这个词语还常与“墙倒众人推”一起连用,如“树倒猢狲散,世态炎凉;墙倒众人推,落井下石。”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33 何谓“尚方宝剑”,持有“尚方宝剑”的人真有权力“先斩后奏”吗?

“尚方”为古代少府(一种政府机构)官属,有尚方令、尚方丞,负责为皇帝或宫廷制造御用物品。尚方剑,指经过精密锻造供皇帝使用的宝剑,据说锋利可斩马,故又称尚方斩马剑。 “尚方宝...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34 古代官员喜欢在衙门里挂上“明镜高悬”匾额,他们为何要这样做?

古代官员的衙门大堂上,大多有“明镜高悬”的匾额。意思是自己明察是非,能辨忠奸善恶。这个成语原作“秦镜高悬”,典出《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36 我们说做事果决为“快刀斩乱麻”,这个说法起于何时?

“快刀斩乱麻”指采取果断措施,解决棘手或复杂的问题。语出自《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高欢是东魏孝静帝时的丞...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37 “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个成语出自何处?

“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个词语我们经常使用,意思是公然去干普天下公认为罪恶极大的事。韪,是、对;不韪,不对、错误。“大不韪”原为“五不韪”,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郑息有违...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38 人们常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比喻不得不干,这个说法有何来历?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是指箭搭在弓弦上,不得不发射出去。比喻情势紧急,不得不采取措施或事出无奈。语出自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另...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