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0-30 00:00:00 评分

3974 人们常说“看破红尘”,被看破的“红尘”指什么?

我们经常使用“看破红尘”这个成语,多指看透了人生,一切喜怒哀乐都不再放在心上。也指人生遭遇挫折后,消极悲观的处事态度。


“红尘”一词最初见于东汉班固的《西都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喻指当时西都的繁华热闹景象。红色是中国传统的最爱,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有写红色对联、封红包的习俗。鞭炮是红色的,穿红色的衣服象征喜庆吉祥,元宵节的花灯也是“红”的。“红色”象征着一切世俗的快乐,代表人们的欲望和追求。“尘”有“尘埃、污垢”的含义,佛教的“尘”来自梵语pajas,意为污染,泛指外部一切能被我们感知和认识的事物。佛教认为,世间万物皆为虚幻,那些我们感知的事物并不可靠,会影响我们对于“真相”的认识。


所以“看破红尘”的真实含义就是看破世间万物的一切幻象,洞悉、明了世间万物的实相,从而达到“无我”的一种状态。佛教追求圆觉、证悟。所谓成佛其实就是认识到世间万物的本质,去我执,不再为生老病死等现象烦恼。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72 “俯首甘为孺子牛”中的“孺子牛”典出何处,作何解释?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自嘲》诗中的两句,表达了鲁迅先生崇高的气节和对青年们的殷切关爱之情。“孺子牛”并非鲁迅先生的杜撰,历史上确有典故。 《左传...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73 “逐客令”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语有何来历?

“逐客令”一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当主人对来客不欢迎时,就会以明说或暗示的方法劝客人离去。但最初“客”这个字却不是指客人,而是指客卿,即那些离开家乡,在外国做官的人。其本义是...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75 古代人所说的“小品”,与现代的“小品”是一回事吗?

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最让人期待的就是小品了。小品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幽默诙谐的语言赢得了大量观众的掌声。但“小品”最初的含义却不是现在众所周知的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小...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76 为什么把请人给予方便叫“借光”,这个说法从何而来?

生活中经常使用“借光”或“赏光”这些词语。意思是请求别人给予方便或从别人那里分享某种荣誉,与之类似的词汇还有“借过”、“借花献佛”等,但“光”真的能借或赏吗? 据《战国策·...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77 为什么用“桃李满天下”称赞一个老师有很多优秀学生,“桃李”典出何处?

我们常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一个老师的学生很多,遍及全国各地。也可用于称赞老师教出的的优秀学生很多。那么学生为何是“桃李”,又典出何处呢? 相传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学识渊...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