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0-30 00:00:00 评分

3977 为什么用“桃李满天下”称赞一个老师有很多优秀学生,“桃李”典出何处?

我们常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一个老师的学生很多,遍及全国各地。也可用于称赞老师教出的的优秀学生很多。那么学生为何是“桃李”,又典出何处呢?


相传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学识渊博,才高八斗。因得罪了魏文候,便跑到北方一个朋友家中暂时躲避。朋友家境也颇为贫寒,子质不想增加朋友的负担,于是提出开个学馆,收些学生教读以糊口。子质收学生不论贫富,只要愿学都可以拜他为师。一视同仁。


学馆院子里有一棵桃树和一棵李子树,树下是学生行拜师礼的地方。子质经常指着已结果的桃李教导学生:“你们都要刻苦学习,要像这两棵树一样开花结果。只有学问高,才能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在子质的严格教育下,很多学生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这些学生为了感念师恩,也在自己院子里栽种桃树和李树。


后来,子质游历各国,碰到了很多当官的学生,便自豪地说:“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啊,个个都很有作为。”后来就用“桃李”来代指学生。


“桃李满天下”来自于《资治通鉴·唐纪》:“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武则天时,狄仁杰位高权重,于是武后就让他推荐能担任将相的人才。狄仁杰推荐了张柬之、姚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多成了名臣。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狄仁杰说:“举贤为国,非为私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桃李从一开始代指“学生”到后来指“人才”,有个词义发展的过程。现代社会,我们讲“桃李满天下”实际包含了上述两层意思。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75 古代人所说的“小品”,与现代的“小品”是一回事吗?

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最让人期待的就是小品了。小品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幽默诙谐的语言赢得了大量观众的掌声。但“小品”最初的含义却不是现在众所周知的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小...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76 为什么把请人给予方便叫“借光”,这个说法从何而来?

生活中经常使用“借光”或“赏光”这些词语。意思是请求别人给予方便或从别人那里分享某种荣誉,与之类似的词汇还有“借过”、“借花献佛”等,但“光”真的能借或赏吗? 据《战国策·...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78 划拳令中“五魁首”是什么意思,它是怎么来的呢?

划过拳的朋友一定知道“五魁首、六六六”的说法。魁跟中国古代的天文和星象学有密切联系。魁星,又被称为“奎星”,为天上二十八宿之一,“奎主文运”。古时,全国各地都建有魁星楼、魁...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79 我们把私下请托办不正当的事叫“走后门”,这种请托真的是要从“后门”进去吗?

“走后门”一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意为请托办不正当的事情。但这种请托真要从“后门”进去吗?最早这个俗语又出自何处呢? 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这个典故出自北宋年间。相传哲宗死后,...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80 有些人喜欢“搞名堂”,“名堂”是什么,什么叫“搞名堂”?

“名堂”一词由来已久。我们常说的“搞名堂”意思是玩花样。此外,“名堂”还有结果或道理的含义,如:“今天用了一上午,也没讨论出什么名堂”。“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名堂呢”! ...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