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0-30 00:00:00 评分

3973 “逐客令”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语有何来历?

“逐客令”一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当主人对来客不欢迎时,就会以明说或暗示的方法劝客人离去。但最初“客”这个字却不是指客人,而是指客卿,即那些离开家乡,在外国做官的人。其本义是指驱逐客卿的命令。


“逐客令”有一个有名的历史典故。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秦时有很多官员都不是本国人,如大夫百里奚、蹇叔、丕豹,国相商鞅、张仪、范睢,将军司马错、甘茂等。当时韩国人派工程师郑国到秦国,帮助秦人开凿一条水渠,后来查出郑国是个间谍。于是,就有人向秦王进言道:“郑国居心不良,在秦修渠是为了牵制秦国的劳动力,使秦国抽不出人力东征。”消息一传出,就有大臣纷纷上书秦王,说各诸侯来秦国的客卿不可靠,都是为他们本国的利益行事的。秦王听了,有些心动。当他正要下“逐客令”把所有的客卿都驱逐出国的时候,李斯却上书力陈客卿所起到的作用和逐客的弊害。这便是著名的《谏逐客书》。书中道:“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最终被李斯说服,遂取消了“逐客令”。


自此后,秦王对李斯更加信任了,并封他做了丞相。唐代诗人杜牧就曾写过“秦因逐客令,柄归丞相斯”的诗句。后来,就借用这个典故来表示用基本合乎礼仪的方式拒绝不受欢迎的客人。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71 最早给汉字注音是什么时候,此事与外国人有关吗?

汉字注音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从最初的音节整体描述,到声韵二分的反切注音,到音节中切分声调的纽四声法注音,再到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方案,每一步都是当时学术背景和历史的反映,都...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72 “俯首甘为孺子牛”中的“孺子牛”典出何处,作何解释?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自嘲》诗中的两句,表达了鲁迅先生崇高的气节和对青年们的殷切关爱之情。“孺子牛”并非鲁迅先生的杜撰,历史上确有典故。 《左传...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74 人们常说“看破红尘”,被看破的“红尘”指什么?

我们经常使用“看破红尘”这个成语,多指看透了人生,一切喜怒哀乐都不再放在心上。也指人生遭遇挫折后,消极悲观的处事态度。 “红尘”一词最初见于东汉班固的《西都赋》:“阗城溢郭...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75 古代人所说的“小品”,与现代的“小品”是一回事吗?

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最让人期待的就是小品了。小品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幽默诙谐的语言赢得了大量观众的掌声。但“小品”最初的含义却不是现在众所周知的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小...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76 为什么把请人给予方便叫“借光”,这个说法从何而来?

生活中经常使用“借光”或“赏光”这些词语。意思是请求别人给予方便或从别人那里分享某种荣誉,与之类似的词汇还有“借过”、“借花献佛”等,但“光”真的能借或赏吗? 据《战国策·...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