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0-30 00:00:00 评分

3945 人们往往把“捉刀”与“代笔”连用,它的原义是代人作文吗?

“捉刀”常与“代笔”连用。中国古代的文字最初是用刀子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后来发明简牍后,人们用毛笔在上面写字,如果发现错误需要更正就用刀子削去,再重新写。所以“刀”和“笔”关系密切。


“捉刀”一词来自于南朝宋人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容止》,其文字如下:“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为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琰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这段话意思是说曹操在统一北方后,适逢匈奴使臣来朝见。曹操认为自己长相不够威严,难以达到震慑之目的。于是便命长相俊朗、气宇非凡的崔琰代替自己坐在床上,而自己扮成侍卫提刀立于床边。参拜结束后,魏王命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对魏王印象如何啊?”匈奴使臣答曰:“魏王俊美,丰采高雅,但是,床边捉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曹操听后,怕使者泄漏了真相,于是便派人杀了这个使者。


这个典故中,“捉刀人”是请别人代替自己的人,与现在词义并不一致。至于后来人们用“捉刀”来比喻代替他人做文章,大概是词语流传过程中出现了转义现象。所以,我们常说的“捉刀代笔”,意为替别人撰写文章。此外,替他人代写公文和状词的人旧时被称为“刀笔吏”,也足可见“捉刀”和“代笔”的密切关联性。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43 我们把购物叫买“东西”,为什么不叫买“南北”呢?

“东西”是物品的代称。我们上街购物叫买“东西”。既然方位名词“东西”可以指代所购之物,那么“南北”为什么不可以呢? 一说认为,购物称“买东西”源于中国古老的周易理论。阴阳五...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44 “铜臭”是指铜锈而发臭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

“铜臭”意为铜钱的臭(气)味,用来讽刺唯利是图的人。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把“臭”注音为“xiù”,但我们通常读“chòu”。这个词语出自《后汉书·崔列传第...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46 刀笔吏是什么?

中国古代指撰写公文或状词的人,如讼师或幕僚。“刀笔”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的书写习惯有关。古时用笔在竹简上写字,写错后用刀刮去重写。所以一般读书人及政客经常随身带着刀和笔,因刀笔...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47 人们把连带之爱称为“爱屋及乌”,为什么要及“乌”而不是其他东西?

“爱屋及乌”从字面上理解是爱人之屋连带喜欢上人家屋顶上的乌鸦,引申为由于喜欢某人或物,连带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也喜欢。乌鸦在中国古代多有不祥的意味,如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48 为什么把一模一样的东西叫“雷同”,而不是“风同”或“雨同”?

很多人喜欢看电视剧。在字幕部分经常看到:“本剧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意思是说如果存在与社会生活中事件相同的地方,那也只是巧合。这么做可以解决很多版权或侵权的问题,...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