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0-30 00:00:00 评分

3944 “铜臭”是指铜锈而发臭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

“铜臭”意为铜钱的臭(气)味,用来讽刺唯利是图的人。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把“臭”注音为“xiù”,但我们通常读“chòu”。这个词语出自《后汉书·崔列传第四十二》:“久之不自安,从容问其子钧曰:‘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钧曰:‘大人少有英称,历位卿守,论者不谓不当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烈曰:‘何为然也?’钧曰:‘论者嫌其铜臭。’”


东汉桓帝、灵帝时,纲纪败坏,官职可以公开买卖。崔烈已为朝廷重臣,但他仍不满足于现状,而在卖官鬻爵的腐败中以五百万钱买得“司徒”一职,从而得享“三公”之尊。有一日他问儿子崔钧:“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崔钧如实回答:“论者嫌其铜臭。”后来人们便以“铜臭”一词来讥讽俗陋无知而多财暴富之人。


关于“铜臭”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铜钱的臭气。“臭”若读“xiù”则作“气味”解,如《诗经·文王》:“无声无臭”,《孟子》中有“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


《聊斋志异·席方平》中二郎的判语:“羊某:富而不仁,狡而多诈。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余腥犹能役鬼,大力直可通神。宜籍羊氏之家,以尝席生之孝。”这里的“臭”指臭气、恶气应无疑问。


当然以上只是学术上的争论,并不影响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这个词。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42 为什么把礼让别人称为“退避三舍”,“三舍”到底有多远?

“退避三舍”现多指退让和回避,缓和冲突。舍是古代行军路程的单位,“一舍”为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向后退让九十里地,以表示尊敬和谦让。语出自《左传·僖公...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43 我们把购物叫买“东西”,为什么不叫买“南北”呢?

“东西”是物品的代称。我们上街购物叫买“东西”。既然方位名词“东西”可以指代所购之物,那么“南北”为什么不可以呢? 一说认为,购物称“买东西”源于中国古老的周易理论。阴阳五...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45 人们往往把“捉刀”与“代笔”连用,它的原义是代人作文吗?

“捉刀”常与“代笔”连用。中国古代的文字最初是用刀子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后来发明简牍后,人们用毛笔在上面写字,如果发现错误需要更正就用刀子削去,再重新写。所以“刀”和“笔”...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46 刀笔吏是什么?

中国古代指撰写公文或状词的人,如讼师或幕僚。“刀笔”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的书写习惯有关。古时用笔在竹简上写字,写错后用刀刮去重写。所以一般读书人及政客经常随身带着刀和笔,因刀笔...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47 人们把连带之爱称为“爱屋及乌”,为什么要及“乌”而不是其他东西?

“爱屋及乌”从字面上理解是爱人之屋连带喜欢上人家屋顶上的乌鸦,引申为由于喜欢某人或物,连带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也喜欢。乌鸦在中国古代多有不祥的意味,如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