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7 00:00:00 评分

4423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为什么要送“鹅毛”而不送“鸡毛”或“鸭毛”呢?

对方送礼较轻,但是如果相隔甚远,情深意笃,我们就会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语表达交情的深厚,送的为什么是“鹅毛”而不是“鸡毛”或“鸭毛”呢?


据说唐太宗时期,由于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当时的唐都长安城人口超过百万,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使节和商人,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回纥国王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奇珍异宝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是一只罕见的白天鹅。


缅伯高接到使命后,一点也不敢怠慢。第二天,便带着押送的车队出发了。珍宝倒好运输,唯独这关在笼子里的白天鹅不好伺弄。缅伯高担心它由于水土不服死了无法向两边国王交代,于是一路上小心翼翼。这一日,行至沔阳河边,白天鹅像是生病了,伸着头大声喘气。缅伯高心中不忍,把它从笼子里取出来,带到河边喂水。白天鹅一会儿就喝饱了,浑身上下也有了劲,它趁缅伯高不注意,突然用力一挣,飞上了天空。缅伯高气急败坏,奋力追赶,只拔下几根羽毛在手中。


这下缅伯高为难了,但很快便想出一个办法。他小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尽言“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之义。到了长安城,缅伯高将其他金银财宝献给太宗皇帝,并附上鹅毛和那首诗。唐太宗看了大为感动,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这便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由来,由于最初贡献是一只天鹅,而不是一只鸡或鸭,自然最后剩下的也只能是“鹅毛”,而不是“鸡毛”或“鸭毛”。现多用这个词表达送礼虽轻,但情意很重。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21 人们为何要从冬至开始“数九”,全国各地都有哪些有趣的“数九歌”?

“数九”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习俗。产生时间很早,在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就有“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的句子。意思是从冬至日开始顺数九个九天,共八十一天,就是寒尽...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22 “上梁不正下梁歪”怎么来的,为什么用这句话形容上行下效干坏事?

“上梁不正下梁歪”常用来形容上面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上梁,指上级或长辈。出自晋代杨泉《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本为古代建筑术语,意思是上梁如果放不端正...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24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出自哪里?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说一个人一旦被蛇咬了,那么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都会怕断了的井绳(如蛇)。多指因为遭遇挫折或失败留下心理阴影后,就变得胆小怕事或一蹶不振。这个词语最...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25 古人出于何种考虑,提出了“打人别打脸,揭人别揭短”的交际原则?

“打人不打脸,揭人别揭短”是世代相传的一条人际交往规则。意思是凡事都要有余地,为别人留一定的面子。古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动手打人或者揭露他人,通常由嫌隙而起。双方矛盾激化后...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26 为什么把阿谀奉承叫做“拍马屁”,这个说法源于什么样的一种风俗?

“拍马屁”是讽刺不顾客观实际,专门谄媚奉承、讨好别人的行为。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拍马屁”可是官场升官发财的秘诀。那为什么奉承讨好别人便是“拍马屁”呢? 顾名思义,“拍马...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