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7 00:00:00 评分

4421 人们为何要从冬至开始“数九”,全国各地都有哪些有趣的“数九歌”?

“数九”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习俗。产生时间很早,在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就有“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的句子。意思是从冬至日开始顺数九个九天,共八十一天,就是寒尽的日子。古人以此作为春耕的依据。


“数九”是劳动人民长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的产物。为了描述“数九”气候和温度变化,古人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制作了“数九歌”。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数九歌”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中国北方民谣:“未从数九先数九,一九二九冰上可行走。三九四九掩门叫黄狗。五九六九开门缩颈走。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


浙江沿海地区的九九歌为:“一九二九,棒打不走;三九四九,滴水不流;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六九五十四,篱笆抽嫩枝;七九六十三,破衣两头担;八九七十二,猫狗寻荫地;九九八十一,飞爬一起出。”


湖南的九九歌:“初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二十七,檐前倒挂笔;四九三十六,行人路途宿;五九四十五,穷汉阶前舞;六九五十四,枯桠枝发嫩刺;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脱衣裳;八九七十二,麻拐子田中嗝;九九八十一,脱去蓑衣戴斗笠。”江苏太湖一带的九九歌则以讲述农事活动为主:“一九二九,背起粪娄;三九四九,拾粪老汉沿路走;五九六九,挑泥挖沟;七九六十三,家家把地捡;八九七十二,修车装板儿;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起。”


地域不同,九九歌的内容也不尽一致。人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后也总结了不少规律。如俗谚云“头九暖,九九寒”,意思是人们发现如果头九天暖和,则跟着来的整个冬天都会特别冷。《燕京岁时记》中说:“冬至三九则冰坚。”《京房易占》说:“冬至之后,三十日极寒。”一般“三九”到“四九”这段时间气候最寒冷。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19 今人在收银台上摆设“金蟾”招财宝,古人张贴“刘海戏金蟾”吉祥画,这一风俗从何而来?

金蟾,传统吉祥工艺品,做成蟾蜍之形。其造型各异,一般为坐蹲于金元之上的三足蟾蜍,背负铜钱串,体丰肥硕,满身富贵之态,有“吐宝发财,财源广进”之美好寓意,所以民间有俗语“得金...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20 什么是“黄道吉日”,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日子出行或兴作?

旧时民间婚嫁、破土、出行、安葬等仪式都要选取黄道吉日。古人认为,在这些日子举行仪式可以免除灾难,诸事顺利。那么什么是“黄道”,“黄道吉日”具体指的是什么? “黄道”一词是古...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22 “上梁不正下梁歪”怎么来的,为什么用这句话形容上行下效干坏事?

“上梁不正下梁歪”常用来形容上面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上梁,指上级或长辈。出自晋代杨泉《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本为古代建筑术语,意思是上梁如果放不端正...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23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为什么要送“鹅毛”而不送“鸡毛”或“鸭毛”呢?

对方送礼较轻,但是如果相隔甚远,情深意笃,我们就会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语表达交情的深厚,送的为什么是“鹅毛”而不是“鸡毛”或“鸭毛”呢? 据说唐太...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24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出自哪里?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说一个人一旦被蛇咬了,那么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都会怕断了的井绳(如蛇)。多指因为遭遇挫折或失败留下心理阴影后,就变得胆小怕事或一蹶不振。这个词语最...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