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7 00:00:00 评分

4406 有些地方药罐子只能借,不能还,这个习俗有什么讲究?

在山西晋南一带,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药罐子只能借,不能还。药罐子的主人家明知道有借无还,非但不会生气,还会很高兴地把药罐子借出去。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为什么晋南地区会有这样的习俗呢?其中有什么讲究吗?


一般人家是不会置办药罐子之类的物件的,只有那些有久病之人的家庭,不得已才会购置药罐子。如果哪家人生病了,需要熬中药,那么便要到别人家借药罐子。通常,药罐子用完后,人们会将药渣全部倾倒出门,取药“倒”病除之意。另外将药倒在十字路口上,被众人践踏,也有病被带走,消除病患的含义。处理完药渣之后,将药罐放置好,除非主人家来索回,否则是不能主动送回药罐的。


人们认为,购置药罐是招灾引病之举。主人家将药罐借出,意味着送病出门,自然很乐意将药罐借出了。如若主人家煎药还须索回药罐,借罐之人便要在药罐中放些钱财等,压一压病气。拿到药罐往家中返的主人,中途不得在别人家停留。不然,会将病患带至所到之家。这便是人们愿意借出药罐的真正原因。


有些地方,还流行着“偷药罐”的风俗。人们不愿意借药罐,因为借药罐意味着把病借来了,而且煎完药,药罐还要留在家里,不吉利。所以人们用偷的,这样用完药罐之后,再偷偷地将药罐送回去,既处理了煎药的问题,又解决了“招病”的难题。


其实,置药罐,借药罐,还药罐,并不能决定病症的去留,这不过是人们祈愿无病无灾的一种迷信说法而已。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04 旧时民间有“偷瓜送子”的习俗,它是怎么来的?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流行着“偷瓜送子”的习俗。要是哪家的媳妇婚后久不生子,亲戚邻人便会在中秋之夜,伴着皎洁的月光,到别人家的地里,偷偷地摘个冬瓜。然后将冬瓜装扮成小孩子的摸...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05 古人送别时,多会折柳枝,“折柳”有何寓意,这个习俗起于什么时候?

李白有诗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哀婉的思乡之情被“闻折柳”一语道破。折柳是人们寄托相思之苦的一种意象。在古代,人们送别,除了肠...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07 家属为什么要给去世的亲人烧纸钱,如此“送钱”亡人能收到吗,这个习俗起于何时?

民间有“烧七”的习俗。意思是说,在死者下葬后的四十九天内,每隔七天,亲人们便要到坟前烧纸送钱,这样才能保证死者有足够的钱花,平安地到达地府。给亡者烧纸钱,亡人真的能收到吗?...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08 亲属为死者披麻戴孝是中国葬礼的一大特色,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

在中国传统葬礼上,亲属都要披麻戴孝为死者送殡。披麻戴孝的丧葬队伍浩浩荡荡,哭声抢天动地,纸钱漫天飞舞。这个习俗是因何而来呢? 说起披麻戴孝,还要从魏晋时期的丧葬五服说起。五...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409 何谓“歃血为盟”,古人在盟誓的时候为什么要歃血呢?

“歃血为盟”是古代盟誓的一种方式。歃,形声字。从欠,杀声;从“欠”表示与口、出气有关。本义为“饮,微吸”。歃血,在嘴唇上涂上牺牲的血。歃会,指订立盟约的大会;歃辞,指各方订...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