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5 00:00:00 评分

4280 孔子生前蹉跎死后荣光,许多皇帝都追封于他,孔子获得过哪些封号?

孔子逝世于公元前479年,鲁哀公亲制诔文悼念孔子。诔文中称孔子为“尼父”,“尼父”又称“尼甫”,是一种有别于封号的尊称。


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衍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后来东汉和帝又改封孔子为“褒成侯”。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改称孔子为“文圣尼公”。北周静帝于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又恢复孔子的公爵之封,封之为“邹国公”。隋朝尊佛轻儒,隋文帝杨坚取消了孔子其他封号,只尊其为“先师尼父”。


唐代是追封孔子次数最多的朝代,多个皇帝对孔子追封。先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尊孔子为“先圣”,贞观九年后又改为“宣父”;乾封元年,刚即位的唐高宗为显示其尊重文教,昭赠孔子“太师”封号;唐中宗嗣圣元年,追封孔子为“隆道公”;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执政时封孔子为“隆道公”,并尊称“隆道太师”;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李隆基升孔子为王爵,谥号“文宣”,称“文宣王”。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公元952年),追封孔子为“至圣文宣师”。


根据民间巫卜类书籍《演孔图》所说“孔子母梦感黑帝而生,故曰玄圣”,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下诏加谥孔子为“玄胜文宣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又改称“至圣文宣王”。


因孟子曾称孔子为上古圣贤学说“集大成者”,元武宗于大德十一年(1307年)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这是古代帝王对于孔子的最高级别的谥号,刻在曲阜孔林内的孔子墓碑上。


明代整体上不重视读书人,皇帝们不热衷于追封孔子,仅嘉靖帝定孔子谥号为“至圣先师”。清顺治二年(1645年),顺治帝为显示其尊重汉民族文化,取得汉族人心理认同,更改国子监孔子牌位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顺治十四年(1657年)又复称“至圣先师”。


统治者不仅追封孔子,对其后裔也一直有所封赐。北宋时孔子嫡派后裔被封为“衍圣公”,子孙世袭该职一直到中华民国。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5 评分

4278 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叫“牺牲”,两个字为何都带“牛”字,其本义指什么?

当我们听到有人说“××牺牲了”,我们会得出两个结论:这个人死了;这人肯定是因正义而死的。因为牺牲这个词不仅传递死亡的信息,还传递出人们对其死亡的态度。那么,为什么人们将为正...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5 评分

4279 祭祀孔子是中国文化中的大事,第一位祭孔的皇帝是谁呢?

开创中国2000多年的祭祀孔子传统的皇帝,乃是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淮南王英布叛乱,刘邦亲征平叛。胜利后的当年十月,刘邦回朝途中路过故乡沛县。据说家...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5 评分

4281 最早的孔子庙立于何时,最早的国立孔庙出现在何时,为什么称文庙?

最早的孔庙相传建于公元前478年,也即孔子去世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在曲阜阙里的三间故居改建为庙。里面陈列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车、书、琴等遗物,并每年按时祭祀,这就是最早的孔...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5 评分

4282 古代一年祭孔几次,祭孔大典的程序如何?

世界上有许多孔庙,我们一般所说的祭孔指的是曲阜孔庙的祭祀。 春秋时期至清代,祭孔的次数是逐渐增多的。最初的祭孔仅仅是每年秋天一次,之后随着历代统治者对于祭孔的重视,祭孔的次...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5 评分

4283 “太牢”、“少牢”是指大监狱、小监狱吗?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太牢”、“少牢”与监狱并不相干,而是古人对于两种祭祀规格的称谓。 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开始,一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朝廷官方礼仪都以《周礼》、《仪礼...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