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5 00:00:00 评分

4278 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叫“牺牲”,两个字为何都带“牛”字,其本义指什么?

当我们听到有人说“××牺牲了”,我们会得出两个结论:这个人死了;这人肯定是因正义而死的。因为牺牲这个词不仅传递死亡的信息,还传递出人们对其死亡的态度。那么,为什么人们将为正义事业而死亡称为“牺牲”呢?“牺牲”的两个字都带有“牛”字旁,这种死和牛有什么关系吗?


其实,“牺牲”在古代是个名词,并且“牺”与“牲”含义也略微有别,各有所指。先说“牲”。“牲”,泛指宰杀后的牲畜,可用于祭祀,也可用于食用。《周礼》讲:“食用六谷,膳用六牲。”所谓“六牲”,就是“六畜”,即马、牛、羊、猪、狗、鸡6种动物。郑玄注释《周礼》时说:“六畜,六牲也。始养之曰畜,将用之曰牲。”


“牺”,《说文解字》里讲:“牺,宗庙之牲也。”宗庙祭祀显然是用最好的牲畜来祭祀。这样看来,“牺”应该是外观看上去比较好的牲畜了。因此,“牺”,便指宰杀后供宗庙祭祀用的毛色纯正的牲畜。而“牺牲”,则泛指用于祭祀的牲畜。《鸥陂渔话·海外二奇人》中言:“方伯为坛海滨,陈列牺牲,取韩昌黎文读而焚之,鳄鱼遂遁去。”


看来,“牺牲”是古人用来祭祀祖宗天地的供物,古人以之表达自己的虔敬。而在六畜之中,马是用来打仗的,不允许随便杀死。剩下的五畜之中,个头最大的牛、羊、猪则成了最重要的祭祀品。尤其是牛,因个大肉美,成了最为贵重的祭祀品,因此“牺”、“牲”两字,都带了“牛”字。


一个人为正义的事业而死,也相当于用自己的生命来祭奠正义的事业,用“牺牲”作为比喻也的确十分形象,并且带有一种崇敬的意味。后来“牺牲”干脆具有了动词的含义,直接指代这种死亡。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5 评分

4276 人们把摆架子叫做“摆谱”,为什么要这么说?

“摆谱”,就是故意摆架子、“耍大牌”的意思。那么,为什么“摆谱”成了摆架子的代名词呢?这个“谱”到底指什么? “摆谱”的说法最早产生自东北方言。在19世纪初期时,清朝统治者...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5 评分

4277 什么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说法反映了中国人怎样的思想观念?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俗语,自古以来一直被中国人奉为圭臬,那么,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原出自《孟子·离娄上》。关于其具体的意思,《十三经注疏》解...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5 评分

4279 祭祀孔子是中国文化中的大事,第一位祭孔的皇帝是谁呢?

开创中国2000多年的祭祀孔子传统的皇帝,乃是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淮南王英布叛乱,刘邦亲征平叛。胜利后的当年十月,刘邦回朝途中路过故乡沛县。据说家...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5 评分

4280 孔子生前蹉跎死后荣光,许多皇帝都追封于他,孔子获得过哪些封号?

孔子逝世于公元前479年,鲁哀公亲制诔文悼念孔子。诔文中称孔子为“尼父”,“尼父”又称“尼甫”,是一种有别于封号的尊称。 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衍追封孔子为公爵,...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5 评分

4281 最早的孔子庙立于何时,最早的国立孔庙出现在何时,为什么称文庙?

最早的孔庙相传建于公元前478年,也即孔子去世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在曲阜阙里的三间故居改建为庙。里面陈列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车、书、琴等遗物,并每年按时祭祀,这就是最早的孔...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