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北京 2023-11-04 00:00:00 评分

4195 何谓“三军”,形成于什么时候?

看古典演义小说或戏剧经常能听到“三军”的说法。统帅在下命令的时候,开头一句便是“三军听令”。那古代所说的“三军”是现在所指的陆、海、空三军吗?


很明显,古代有水军,却没有大规模海上作战的船只;至于空军的出现,则是在飞机发明以后。所以按照逻辑判断,古代所指的三军与现在绝不是同一个概念。“军队”一词的产生源于周朝的分封制,当时规定各诸侯国可以有一定数量的武装力量存在。编制约为两万多人,称为一个军;军中最小的编制是队,“军队”因此而得名。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王室统治力逐渐衰微,很多强大的诸侯国开始扩充军队,积极进行土地兼并和掠夺的战争。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打破祖制,将原来的一个军扩充到3个军(约7万人),并分别称他们为“上军”、“中军”、“下军”。这便是“三军”称呼的最早来源。后来,随着社会的动荡和兼并战争的加剧,很多诸侯纷纷仿效晋文公,将军队扩大为“三军”。比如楚国的三军叫“左军”、“中军”、“右军”。各军分设将、佐;其中“中军”大将为全军统帅。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中、下三军的称呼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取代。唐宋时期,这样的编制是军队的固定编制,各军的职责和任务也发生了变化。其中前军为先锋部队,中军为大将所率之主力,后军则担任运输粮草或警戒的任务。古代军队编制中,军为最大的单位,但由于编制方式的不同人数存在一定差异。如汉代实行五人一伍,二伍为火,五火为队,二队为官,二官为曲,二曲为部,二部为校,二校为裨,二裨为军的编制。


古代战争讲究行伍编队、阵式战法与冷兵器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摆开的合理的阵势往往容易取得战斗的胜利,所以团队的组织以及保证队伍在作战过程中连贯通畅(不受阻隔和分散)非常重要。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4 评分

4193 古代为什么把接生婆叫“稳婆”,她们还有别的名称吗?

“稳婆”是旧时民间以替人接生为业的人,一般为中年妇女,又叫“隐婆”、“产婆”、“收生婆”、“接生婆”、“老娘婆”等。稳婆一词的来源,最早见于蒋一葵所著《长安客话》:“每年都...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4 评分

4194 古代军队为什么把人头称为“首级”,与军功有关吗?

“首”是象形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是“头”的意思。金文中,上半部分代指头皮和毛发,下半部分则指人的脸部和五官。“首级”也是表示头颅的含义,那么“首”和“级”是从什么时候起联系到...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4 评分

4196 诸葛亮的《八阵图》就是一座石阵吗?中国的阵法创于何时?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避乱成都期间,曾多次游览武候祠,并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赞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功盖三分国,名成八...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4 评分

4197 古人常说“大战三百回合”,什么是“回合”?

有人认为,古代作战,武将骑在马上,往来厮杀。一次交战的过程便是“合”,一次交战完成后退便是“回”,因此叫“回合”。大战300回合也就是大战300个来回的含义。这种解释有一定...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4 评分

4198 “将军”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

“将军”这个词语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中国现行军衔制度分为将、校、尉三级,其中校和尉分为少、中、上、大四级,将分为少将、中将、上将三级。“将军”通常指拥有少将以上军衔的人。将...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