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北京 2023-11-01 00:00:00 评分

4078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孔子的信条,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拒绝做隐士?

孔子自己倒是没说过“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句话,这是别人对于孔子的评价。《论语·宪问》记载了一个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路在鲁国都城看门人那里投宿,看门人问他的来历,他回答自己是孔子的弟子。那个看门的人便说:“哦,是那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啊!”能说出这样的话,这个看门人多半也是个隐士,不然的话,也不会一提到孔子,便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来说孔子。可见,在旁人看来,孔子当时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努力的结局是十分清晰的,必然要失败。的确,在当时那样一个诸侯纷争的年代,行“仁”重“德”这一政治理想的确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旁观者已经看透了的现实,恐怕孔子自己心里也一清二楚,之所以不肯归隐,选择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多半也正是出于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信念。


关于此,孔子自己曾做过一次解释。有一天,孔子一行周游到楚国负函一带,被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孔子看到两个人在水田里劳动,就派子路去问路。这两个人一个叫长沮,一个叫桀溺,都是楚国的隐士。当得知这一行是孔子和他的弟子时,两个隐士不但没有帮忙指路,反而教训了子路一顿:“现在都是一些乱臣贼子、昏君乱相在治理天下,世道一片黑暗,谁能够听你们的说教,谁又能够跟着你们一块去改变这个状况?就凭你们这几个人,怎么可能改变天下?你的老师为什么不告诉你这个道理?你又为什么不明白这个道理呢?你与其跟着你老师这样躲避昏君,做避人之士,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之士。”子路回来后,对孔子复述了隐士的话。孔子听了以后说:“人怎么可以和鸟兽同居呢?我不和天下人同群,又和谁同群呢?如果天下安定,人民幸福,当然不需要我们来改变什么了,这时做隐士或许还可以。但如今天下混乱,民生艰难,正需要我们努力去改变啊!”这里孔子便道出了自己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原委,也说出了自己不做隐士的原因。不是不愿意做隐士,而是考虑到自己的责任,社会需要自己做出努力时,即使明知不可为也要争取一下,这正显示了孔子的伟大之处。后人对隐士只是欣赏,对孔子则是崇敬。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076 儒家的“儒”字怎么解释?

《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儒”。 在中国古代社会,最...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077 孔子真的见过老子吗?

孔子小老子20岁,两人算是同时代的人,并且都是当时名人。孔子又四处游历,拜访名人,因此孔子拜见老子在客观上是十分可能的。事实上,在《礼记》、《庄子》、《史记》中,均记载有两...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079 孔子为什么对管仲赞誉有加?

管仲,又名夷吾,也称敬仲,春秋时期任齐国宰相,辅佐齐桓公创立霸业,是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以自己卓越的管理才能,将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强民富。因为管仲在出任齐桓公的宰相...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080 对鬼神的态度,孔子是“敬鬼神而远之”,这种思想对中国有何影响?

中国殷商时代的鬼文化非常发达,人们相信人死了之后会变成鬼,飞到天上,关注并保佑他们在世的子孙。天地之间的种种自然现象以及人的命运都是由神掌控的,鬼神可以给世间的人带来好处,...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081 何谓“儒家文化圈”,这个圈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被世人认可吗?

所谓儒家文化圈,即是指那些以儒家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和伦理原则作为社会主流价值原则的国家或地区所构成的一个群体。目前来说,这个群体主要包括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南亚的越...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