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0-30 00:00:00 评分

4013 “首鼠两端”是什么意思?

“首鼠两端”当然不是说一个老鼠两个头,而是指老鼠出洞前,头时而探出洞来,时而缩回,不能自决。比喻拿不定注意,犹豫不决。这个词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儒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这里的魏其候指窦婴,他是景帝之母窦太后的堂侄。在平定七国之乱中有功。灌夫是他手下的一员猛将,勇冠三军,曾孤身深入敌阵,身中数十刀,威名播于天下,很受窦婴赏识。


武安候是田,为景帝王皇后的兄弟。二人均是皇亲国戚,但后来武帝即位后,窦家渐渐失势。田仗着是汉武帝舅舅的身份,飞扬跋扈。那些喜欢趋炎附势的,都归附田。


一次田娶妾,大排宴席,所有贵族和大臣都去贺喜。窦婴约灌夫同去敷衍一番,灌夫鄙视田,不愿意去,窦婴再三劝说,才勉强一同前往。在宴会上,灌夫向田敬酒时,田却不喝,向灌贤敬酒时,灌贤又只顾同程不识交头接耳地说话。灌夫心中愤怒,便大骂灌贤说:“我平日就看程不识不值一个小钱,我是长辈,向你敬酒,你站都不站起来,还学什么小娘腔咬他的耳朵说话!”


田见灌夫破口骂人,立即下令把他逮捕。窦婴向汉武帝求情。武帝也难以决断,就让大臣们发表意见。御史大夫韩安国吞吐半天:“魏其侯说,灌夫平时有功无过,酒后失言,不该处死,这是对的。丞相说,灌夫胡作非为,危及国家。这话也不错。究竟如何处理还请陛下定夺!”其余大臣也是模棱两可,当时只好不欢而散。田坐车离宫,在宫门口看见韩安国在前面走,就叫他上车同行,埋怨他道:“长孺!你应当同我一起对付那个秃翁(讽刺窦婴没有官职),为什么首鼠两端呢?”


后来就用首鼠两端表示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在事物的左右两端摇摆不定。如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何得首鼠两端,坐待灭亡。”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11 为什么把只差一个条件叫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成语出自何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做好,但尚差一个条件才能完成整件事情。语出自《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12 爬到树上当然抓不到鱼,是谁造出“缘木求鱼”这个形象的词语呢?

“缘木求鱼”比喻做事的方法不对,劳而无功。缘:沿着;木:树枝;顺着树木去找鱼,只能失败。 这个典故与孟子有关,语出《孟子·梁惠王上》“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14 “登堂入室”到底是指水平高还是指水平低,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

“登堂入室”常指技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或指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个词语出自《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古人很早就有“家...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15 古书中“二桃杀三士”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故事,这是谁的计谋?

二桃杀三士,现常用来比喻借刀杀人。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让他们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事见春秋时齐国晏婴《晏子春秋·谏下二》。 公孙接、田开疆和...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16 我们把技艺不精称为“三脚猫”,这个说法起于何时?

“三脚猫”常用来比喻略知皮毛、学艺不精的人。关于这个词语的来历,历来说法颇多。最早见于宋代《白宝总珍集合》:“物不中谓之三脚猫。”意思是不中用的东西叫“三脚猫”,引申为学艺...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