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0-30 00:00:00 评分

4011 为什么把只差一个条件叫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成语出自何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做好,但尚差一个条件才能完成整件事情。语出自《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个典故与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赤壁之战”有关。公元208年,曹操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意欲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一统天下。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与东吴大将周瑜联手,一起商讨破敌之策。


曹军势大,但并不习水战。所有战船皆用铁链相连。周瑜想到用火攻的办法,但所有的准备都做好后,唯独东风迟迟不至。原来曹军驻扎于长江的西北,而东吴的船只靠在南岸,时为冬季,只有西北风而无东南风。这让周瑜十分抑郁,最后病倒在床上。


诸葛亮听说后,前去探望。周瑜不愿说出实情,只说:“人有旦夕祸福,怎能保不得病呢?”孔明早就料到他的心事,于是笑道:“我有个药方,保证治好您的病。”说完,写了16个字递给周瑜。


周瑜一看,原来是:“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见心事被说破,便诚心向孔明请教。孔明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到近期肯定会刮几天东南风,就对周瑜说:“我有呼风唤雨的法术,借结你三天三夜的东南大风,你看怎样?”周瑜高兴他说:“不要说三天三夜,只一夜东南大风,大事便成功了!”


周瑜命令部下做好一切火攻的准备,等候诸葛亮借来东风,马上进兵。诸葛亮让周瑜在南屏山修筑七星坛,然后登坛烧香,口中念念有词,装做呼风唤雨的样子。半夜三更,忽听风响旗动,周瑜急忙走出军帐察看,真的刮起了东南大风,他连忙下令发起火攻。


经此一仗,曹操败退,狼狈逃回许都,而后三分天下得以实现。后来就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来表示做好了一切准备,只差一个条件就可以行动或成功。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09 商汤教人“网开三面”,可现在怎么变成“网开一面”了呢?

“网开一面”比喻对人采取宽大处理的态度。如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插翅难飞,体上天好生之德,网开一面,谕令尔等速速投降,免遭杀戮。”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10 为什么把看得很清楚叫“明察秋毫”,“秋毫”是什么东西?

“明察秋毫”常用来形容看得很清楚,能深刻洞悉事理。毫者,毛也。中国古代书写用的毛笔,视所使用动物毛皮不同,有“狼毫”、“羊毫”等之分。秋毫,指秋天动物身上新长出来的细毛。明...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12 爬到树上当然抓不到鱼,是谁造出“缘木求鱼”这个形象的词语呢?

“缘木求鱼”比喻做事的方法不对,劳而无功。缘:沿着;木:树枝;顺着树木去找鱼,只能失败。 这个典故与孟子有关,语出《孟子·梁惠王上》“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13 “首鼠两端”是什么意思?

“首鼠两端”当然不是说一个老鼠两个头,而是指老鼠出洞前,头时而探出洞来,时而缩回,不能自决。比喻拿不定注意,犹豫不决。这个词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14 “登堂入室”到底是指水平高还是指水平低,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

“登堂入室”常指技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或指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个词语出自《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古人很早就有“家...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