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0-30 00:00:00 评分

3988 人们骂愚昧无知者是“一问三不知”,这“三不知”具体是指什么呢?

“三不知”,对事情的发生、过程与结果都不知道。语出《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意思是君子谋划事情,开始、过程和结果都了解清楚了才会去报告。现在我什么都不知道就进去,不是很难成功吗?


公元前468年,晋国荀瑶攻打郑国。郑国弱小,向齐国求救。齐王也担心晋国的强大,就派大将陈成子率兵援救郑国。陈成子手下有个部将叫荀寅,他从一个晋国人那里听说晋国将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迎战齐国,就向陈成之报告。陈成之骂他道:“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兵,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你倒好,反助长起敌人的威风来了。”荀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道:“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所谓“三不知”就是对事情的开始、过程和结果都不了解。后来引申为对整个事情一概不知。有时也指装糊涂,如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卷三说道:“桂娘一定在里头,只作三不知,闯将进去,见他时再作道理。”古代还有“突然、一下子”的意思,如清代无名氏所作《定情人》中写道:“小姐一见彩云,就问她:‘我刚与若霞说的几句话,怎就三不知不见了你,你到哪里去了这半晌?’”现代通常指对事情全然不了解。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86 黄粱梦是指什么?

黄粱梦又称黄粱一梦,与“蝴蝶梦”、“南柯梦”合称“三梦”。黄粱指小米,黄粱梦常用来描述不能实现的梦想。典出唐代小说《枕中记》。 唐朝有个书生叫卢英,在邯郸旅店碰到一个道士叫...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87 “恶作剧”来源于一个怎样的故事,它指的是什么?

“恶作剧”的意思是捉弄别人,使对方感到难堪。 这个词语的来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一书。书中记载,唐德宗建中初年,有个叫韦生的读书人带着家眷要搬到汝州去。路上...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89 “小巫见大巫”是指小巫师与大巫师见面吗,它有何来历?

“巫”在中国古代指沟通天地神明的人,现指以祈祷求神骗取钱财的人。“小巫见大巫”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原义是小巫师遇到法力更强的大巫师,本领便无从施展。后比喻一个人的能力和才...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90 “坐山观虎斗”典出何处,真的有人坐在山上看老虎争斗吗?

“坐山观虎斗”从字面意义理解是坐在山上看老虎争斗。现在多指暂不介入双方或多方的斗争,待两败俱伤后再伺机从中渔利。 语出《史记·张仪列传》:“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91 为什么用“三寸不烂之舌”形容人能说会道,该语有何来历?

大家都知道成语“毛遂自荐”,讲的是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派平原君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想从众门客中挑选二十个人陪他一同前往,但尚差一人,于是毛遂便自荐愿意同往。这里的“三寸不烂之舌...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