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0-30 00:00:00 评分

3954 话语是不能吃的,“食言”这个词是怎样造出来的呢?

“食言”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吃了话语。显然话语是不能吃的,那为什么我们经常用“食言”这个词语呢?与之类似的表达还如“吞进肚子里的话吐出来”。话真能吞吗,又怎么吐出来?


其实这些都是形象的表达。“食言”表示不遵守自己的承诺,不讲信用。自己说了的话经常不算,故谓“食言”,与“吞”、“吐”话语的表达相仿。它来自于“食言而肥”这个典故,与春秋时一个叫孟武伯的大臣有关。


《左传·哀公二十五年》中有这样一段话:“公宴于五梧。武伯为祝,恶郭重,曰:‘何肥也?’季孙曰:‘请饮彘也!以鲁国之密迩仇雠,臣是以不获从君,克免于大行,又谓重也肥。’公曰:‘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鲁哀公出访越国回来,季康子和孟武伯到五梧这个地方迎接。君臣在一起宴饮,孟武伯很讨厌受哀公宠爱的郭重,就借敬酒的机会说:“你怎么这么肥啊?”季康子名肥,听了这话很不高兴,就说:“要罚这头猪(指孟武伯)喝酒!鲁国紧挨着仇人,臣下因此不能跟随君王,才避免远行。郭重跟着君王奔波辛苦,孟武伯却说长得肥胖。”哀公就势指桑骂槐,说:“这个人吃自己的话多了,能不肥胖吗?”


这是君臣交恶的一个典型例子。孟武伯这个人向来言而无信,经常说话不算话,鲁哀公很讨厌他。所以借此机会,对他大加讽刺,搞得孟武伯面红耳赤。当然,鲁哀公也因此得罪了孟武伯,孟武伯后来给哀公制造了不少麻烦。


后来就用这个词语表示人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如明代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孩儿,既蒙张太公金诺,必不食言;你可放心早去。”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52 表示马背上的古代词语“马上”,是怎么演变成表示“立刻”的现代词语的呢?

马上有“立刻”的意思。那么,为什么“马上”可以表达“立刻”的意思,这个词在古代还有别的意义吗? “马上”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骑在马上。中国古代打仗的将军多骑马,在马上进行比武...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53 “目不识丁”出自何处,这个词是说连最简单的“丁”字都不认识吗?

“目不识丁”,比喻文盲或文化程度很低。典故出于《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唐朝的张弘靖曾长期担任幽州节度使。此人刚愎自用,手下官...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55 什么是“逐鹿中原”,为何把争夺政权叫“逐鹿”?

“逐鹿中原”常用来比喻争夺天下。鹿,指狩猎的对象;中原,中国黄河中下游一带,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可泛指中国。在中原大地展开狩猎,争夺猎物,引申为群雄并起,争夺天下。语出自《史...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56 鹿死谁手是什么意思?

“鹿死谁手”原意为不知政权会落到谁的手里,这里的“鹿”比喻政权。现在这句话也指竞争或比赛不知道谁会最终取得胜利。 出自《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57 为什么把榜样人物称为“楷模”呢?

“楷模”就是榜样。我们一般把人的模范行为、榜样作用、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为“楷模”。这个词由来已久,如《后汉书·卢植传》:“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