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北京 2023-11-08 00:00:00 评分

4514 古人讲究“冠冕堂皇”,“冠”与“冕”有何区别,它们与帽子比,哪个出现得早?

古代男子20岁的时候要行冠礼,从这个时候起,男子开始戴一种叫“冠”的头饰。“冠”也是贵族成年男子的必备饰品。一般情况下,小孩、平民、罪犯、异族是不能够戴冠的。所以,“冠”被视为古代划分地位等级的标志。但是帝王登基,通常说“加冕”,而不说“加冠”,难道“冕”比“冠”还要尊贵?“冠”和“冕”有什么区别呢?


据说,“冠”和“冕”都是帽子的一种。据《后汉书》记载“上古衣毛而冒皮”。后人作注说:冒,指的是帽子。所以有观点认为: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帽子。此时,它是人们御寒保暖,遮日防雨的工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等级制度的建立,才出现了“冠”、“冕”这样的分类。


冠不仅是一种头饰,还是礼仪、身份的象征。冠不似我们现在看到的帽子,它只是遮住头顶一部分。古人用冠来罩住头顶的发束,以笄固定。有的冠圈两旁还有两条丝绳,用以固定冠圈。据史料记载,除了从是否佩戴冠饰上,可以看出等级尊微外,还可以从所佩戴之冠的种类上区分地位。在古代,按照位别高低,冠可以分为通天冠、进德冠等。通常,通天冠为帝王所戴之冠,进德冠为朝廷重臣所戴之冠。


据考证,冕的出现要早于冠。作为一种最为尊贵的礼冠,最初,冕只有封建帝王以及士大夫以上的官员才能够戴。到了南北朝以后,它成了皇帝一人的专属。冕一般外黑内红。上方有一块长方板,称为延。冕前低后高,延前后两端缀有数串圆珠子,取目不斜视之意。冕的两旁通常缀有两条丝带或绵丸,意为充耳不听谗言。据有些史料记载,天子冕前后所缀珠线被称为旒。因其前后各有十二旒,天子之冕又被称为“十二旒冕”。佩戴旒冕是帝王的象征,因而继承皇位,又有了“加冕”之说。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8 评分

4512 “叫化鸡”真的是叫化子们的杰作吗,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

相传,清朝的时候,在江苏常熟的虞山一带,经常有叫化子上街乞讨。有一天,一个叫化子从一户富贵人家讨来一只活鸡。饿了好几天的他不想和伙伴分享美味,便带着鸡到了一座破庙。 除了手...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8 评分

4513 现代人所说的“衣裳”与古代词义一样吗,古人都有哪些主要衣服?

《现代汉语词典》中,“衣裳”解释为上衣,常用在口语中。也就是说,我们平时说的衣裳,仅仅指的是上面穿的衣服,不包括下面的裤子。在古代,“衣裳”也是这种含义吗? 在古语里,“衣...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8 评分

4515 旧时民间,父母总会给孩子做虎头鞋、狗头帽,这是为什么?

旧时民间,父母有给孩子做虎头鞋、狗头帽的习俗。活灵活现的虎头鞋、狗头帽做工精细,刺绣美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制品。那么,人们给孩子做虎头鞋、狗头帽仅仅是因为它好看吗? ...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8 评分

4516 粽子为什么要捆起来,这种食品是怎么来的?

在我国,粽子是一种传统色彩很浓的食品。早在1600多年前的《风土记》中,就有关于粽子的记载。当时,人们称这种食品为“角黍”。《本草纲目》解释说:“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8 评分

4517 《西厢记》里的“厢”指什么,古人住的舍、斋、寝、楼、阁有何区别?

古代建筑中,厢、舍、斋、楼、阁之类多不胜举。《西厢记》中,与莺莺幽会的张生,便是借住在普救寺的西厢之中。厢,古汉语中又写作“箱”。《说文解字》中说:“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