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8 00:00:00 评分

4492 “四大徽班”具体指哪四个戏剧班子,它们为什么到北京?

中国的国粹京剧,是在融合了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形成的。北京算是京剧的摇篮,而“四大徽班”进京可以说是京剧发展的里程碑。


“四大徽班”指的是: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最早进到京城来的,是徽班中的三庆班。据说,清朝的统治者都很喜爱戏曲。地方经常借各种庆典之由,向皇帝献媚。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秋天,乾隆帝八旬寿辰,各地更是借机奉承,纷纷派出实力演出队伍到京城贺寿,阵容十分强大。在祝寿的演出队伍中,有一支由扬州戏曲艺人高朗亭撑台戏班,名为三庆班。他们以唱二黄声调为主,又兼具昆曲、吹腔、梆子的戏风。形式多样,曲调优美,贴近生活。颇受当时北京百姓的喜爱。一场祝寿演出下来,三庆班名声大噪。


后来,三庆班在京城中落下了脚。在不断吸收其他戏曲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三庆班进一步完善,深受京城人民的喜爱。听说三庆班在京城尝到甜头,四喜、启秀、倪翠、春台等安徽戏班相继进京寻求发展。一时之间,融合了多种戏曲风格的徽戏成为了京城戏曲的主流,致使当时在北京发展的秦腔、昆剧一度受到了冷落,甚至还有很多秦腔、昆剧演员转入徽班。


渐渐地,进京的徽班开始合并,最终形成了实力强大的“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其中,三庆班以出演整本大戏出名;四喜班以昆曲风格为主导;和春班则以武戏吸引观众眼球;春台班则是突出孩童戏曲的特点。


可以说,“四大徽班”的进京,使得我国的戏曲事业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尤其是在融合了楚调、西皮调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皮黄戏”影响最大。也是在这个戏种的基础上,京剧开始形成、发展,并日臻成熟。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8 评分

4490 京剧脸谱丰富多彩,这些脸谱有什么含义,脸谱产生于何时?

丰富多彩的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色。那么,这些五颜六色的脸谱有什么含义呢?脸谱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说起脸谱的起源,便要追溯到周代的面具“傩”。这是一种绘有黄金四日的驱鬼面具...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8 评分

4491 什么是生、旦、净、末、丑,人们为什么用这些字眼来命名角色?

在中国戏曲发展早期,戏曲角色的名称一直在变化。直到元代,角色的名称才基本固定,大体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类。随着戏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末角逐渐被划归到生角中。所以,如今的...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8 评分

4493 什么是“跌份儿”,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与戏剧有关吗?

北京人管丢面子、失身份叫“跌份儿”,有的时候也说成“丢份儿”。显然,“份儿”这个词有身份、面子、份子的意思。那么,像“跌份儿”这样的词是从何而来呢? 在旧时代的戏曲行业和其...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8 评分

4494 从古至今,人们的饮食都是三餐制吗,“一日三餐”的说法从何而来?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现如今,人们的饮食大都是一日三餐制,那么,古人也是实行这样的饮食制度吗? 在秦汉以前,人们一天通常吃两顿饭。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比较落后...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8 评分

4495 “馒头”是诸葛亮发明的吗,这种食物跟“头”有什么关系?

《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不仅用兵如神,还是个厨房能手。据说,馒头这种食物,就是诸葛亮发明的。 相传,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国,刘备死后又辅佐刘禅。当时,蜀国一片祥和景...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