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7 00:00:00 评分

4391 中国人有重阳节登高饮酒,插茱萸辟邪的习俗,这个习俗因何而起?

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说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人认为,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连,谓之重阳。那么重阳这天,人们登高饮酒,遍插茱萸赏秋菊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九日与钟繇书》中记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在这之前,人们虽没有将重阳作为节日过,但却有重阳畅饮、赏菊的习惯。直到唐代,重阳才正式作为节日被确定下来。


重九登高饮酒,插茱萸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


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但是东汉时期的汝河一带,人们没请,瘟神却自己找上了门。自从瘟神来到这里,汝河一带瘟疫横行,当地人口几近灭绝。有一个叫恒景的年轻人,曾经感染瘟疫,几番挣扎,终于在鬼门关前捡回了一条命。经历过生死的他决定求仙学医,救家乡父老于水火之中。


经过多方打听,恒景来到一座高山上,找到了隐居深山的仙长。仙长听说了恒景的遭遇,便收他做了徒弟,教他降妖之道,救人之法。经过几年的修炼,恒景出师了。临下山之前,仙长对恒景说:“那瘟神奇恶无比,为师送你一方斩妖剑。回去之后,待世间双阳之时,你引乡人到深山躲藏。我已为你备下辟邪的茱萸叶,你将茱萸发到乡人手中,定可保乡人平安。为师再送你瓶黄菊酒壮胆,你放心斩魔除瘟去吧。”


恒景回到家乡,等到九月初九这天,按照仙长交代,将乡人带至附近高山上。他把师傅所赠茱萸发到乡人手里,叮咛他们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丢掉手中之物。他还将仙长为他准备的菊花酒分给乡人喝,这才到汝河引瘟神出洞。


原本嚣张无比的瘟神刚一浮出水面,迎面一股茱萸香扑来,被熏得连晃两下。恒景乘机持利剑猛刺,击中瘟神要害。准备还击的瘟神被恒景身上的黄菊酒气所镇,无法回神。恒景趁此机会将瘟神斩杀。


为了庆祝瘟神被“送走”,乡人手持茱萸欢呼雀跃,家家开怀畅饮。此后每年的九月九人们都登高饮酒以示庆祝。于是,民间便形成了重阳插茱萸,登高饮酒的习俗。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389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吗,为什么还有人说是纪念伍子胥呢?

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各地都会举行龙舟竞技活动。锣鼓喧天,群龙遨游,场面颇为壮观。关于端午佳节的起源,民间有这样几种说法: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两句诗,道出了端...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390 过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插艾蒿、剪“艾虎”,这是为什么?

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插艾蒿、剪“艾虎”的习俗。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那么插艾蒿、剪“艾虎”又是为了什么呢? 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月中尤以五月初五这天毒气...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392 民间有冬至节“不吃水饺,冻掉耳朵”的说法,这是为什么?

老北京有俗语说“冬至馄饨夏至面”。民间还有“冬至节,不吃水饺冻掉耳朵”的说法。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呢? 据史料记载,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唐朝以后,这一天又多了祭祖的习...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393 腊八节因何而设,为什么要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呢?

腊月初八被人们称为腊八节。民间传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所以,腊八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熬腊八粥喝,以防下巴被冻掉。那么,这一习俗是从何而来呢? 据史料记载,农历的十二月,夏代...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7 评分

4394 古代君王一定要“南面”治天下,尊长要坐北朝南见后生晚辈,这里有何讲究?

古代方位表示尊卑划分得很清晰,南面被视为尊,正房通常坐北朝南。生活中朝南而坐的通常也都是尊者。那么,这个习俗又是从何而来呢? 我国位于北半球,房屋朝南采光效果自然最好,这也...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