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6 00:00:00 评分

4368 “寡人”、“朕”、“孤”等字眼并不好听,古代皇帝为何拿来做自己的专有称呼?

一个人落魄孤立无援的时候常会说:“我现在是孤家寡人,要什么没什么。”孤家寡人就是说形单影只,孤立无援的意思。可是在古代,“孤家”和“寡人”可都是皇帝的专称,众星捧月,群臣簇拥,那么皇帝又怎么会是“孤家寡人”呢?


“寡人”一词在古代意为“寡德之人”,这是古代君主的谦辞。先秦时期,王、诸侯、士大夫等,都可以自称为“寡人”。如《左传》所记载:“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也有“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的说法。那时候,寡人不光是男人的专属。《诗经》中曾经记载,卫庄公夫人庄姜就曾自称过寡人,由此可见,古人常用的“寡人”来谦虚地说自己无德无能。但是到了唐朝,这种现象明显减少了,逐渐变成只有皇帝可以自称寡人。


皇帝自称“朕”的情况,也和“寡人”差不多。早先,人们都可以用“朕”自称,“朕”和现代汉语里“我”相似。并且,使用这一称谓的人不分等级。此时的“朕”并没有特殊含义,只做第一人称使用。然而到了秦始皇称帝,“朕”就只有皇帝一人可以自称,而且明文规定,违者重罚。其实,“朕”最早指的是身体的意思,嬴政以自己功盖三皇五帝,以始皇帝自称,并且认为这个词有“预兆”、“朕兆”的意思,所以要专用在自己身上,以尊皇权。


“孤”的用法完全是延续了秦朝以前的称谓习惯。因为在没有皇帝一人独掌天下的诸侯纷乱时期,王与诸侯国王并存,因“孤”含有“独自”和“孤独”等意味,诸侯们通常用此字自嘲自己落魄。但是到了汉末,“孤”却有了雄霸的意思。群雄独占一方,各自称孤。“孤”从此就演变成了王者的代名词,其中也包含有高处不胜寒,傲然孤茕的意味。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66 “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是人们在为人祝寿时说的吉祥话,这句话怎么来的?

中国人喜欢过节,除了大众庆祝的节日,还有许多人生仪节。在诸多的人生礼仪中,生日算是最受重视的了。通常年龄小的称为过生日,年龄大的则称为“做寿”。说到做寿,就要提到最常见的寿...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67 古代男人不仅要取“名”而且要有“字”,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当今社会,人们只有一个名字,这便是他身份的标志。由于汉语中姓氏的有限性,以及可以用来做名字的字眼的局限性,重名的现象十分普遍。可是在古代,名字可是完全可以区分不同人的,发生...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69 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大臣们称其“陛下”,为什么会用这个称谓呢?

古代皇帝的称谓很多,皇帝自称为“寡人”、“朕”,嫔妃大臣称“皇上”、“万岁爷”等。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这些称谓都含有尊崇敬畏、祈福祝愿的意思。但是大臣叫皇帝为“陛下”,这是...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70 殿下这个称呼怎么来的?

皇太子通常被称为殿下,意为比陛下的地位稍低。那么自古殿下就是皇太子的专有名词吗?和陛下一样,殿下最初也不是指人,古时的建筑中,宫最大,殿其次,陛下指的是皇帝龙椅前的台阶,殿...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71 皇帝的女儿称“公主”,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公主这一称呼最早并不是皇帝女儿的专称。早在周朝时,周天子的女儿称为王姬。而公主这一称谓,则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公羊传》中说,周天子嫁女儿自己不作为主婚人,而是请和自己...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