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6 00:00:00 评分

4367 古代男人不仅要取“名”而且要有“字”,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当今社会,人们只有一个名字,这便是他身份的标志。由于汉语中姓氏的有限性,以及可以用来做名字的字眼的局限性,重名的现象十分普遍。可是在古代,名字可是完全可以区分不同人的,发生重名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古代的名和字不是连用的,而是指代的两种称呼,故而降低了重复的概率。


据说,名是来源于氏族时期。《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道:名其实是一种辨认代号,在没有照明工具的黄昏,人们看不见对方,所以经常不知道来人是谁,于是就用名来指代了。这只是有关“名”由来的一个说法。


古籍记载,孩子出生后,人们通常要在孩子百天后给孩子取名,意思就是说这孩子现在是个“人”了。自古以来,有关取名的依据各不相同,封建帝王时期还要避讳皇帝的名,所以给孩子取个名字也是颇有讲究的。但是,成年以前,人们只有名而没有字。


在古代,男子20岁成年时要行冠礼。在冠礼上,通常长辈要给受礼者加字,字通常是名的补充和扩展,有彰显名的作用和寄予长辈期望的意思。也就是说男子到20岁,就可以过成人的生活了,要给予和成人一样的尊重。所以,字又成了表示尊贵的称谓。


一般情况下,除了长辈,直呼其名是不尊重的行为,人们通常以字来称呼其人。因而在古代,取字是人们为了表示尊敬的一种礼仪方式。到了近代,人们已经淡化了名和字的区别,将名字合一。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65 清朝时期流行的“打千儿”是一种什么样的礼仪,如何行这种礼?

在古代,人们见面为了表示对人的尊重,通常会行一些礼节,见到皇上要三叩九拜,见到长辈大官要跪拜,见到平辈要作揖。清时,有一种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体稍向前倾,右手下垂的动作,...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66 “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是人们在为人祝寿时说的吉祥话,这句话怎么来的?

中国人喜欢过节,除了大众庆祝的节日,还有许多人生仪节。在诸多的人生礼仪中,生日算是最受重视的了。通常年龄小的称为过生日,年龄大的则称为“做寿”。说到做寿,就要提到最常见的寿...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68 “寡人”、“朕”、“孤”等字眼并不好听,古代皇帝为何拿来做自己的专有称呼?

一个人落魄孤立无援的时候常会说:“我现在是孤家寡人,要什么没什么。”孤家寡人就是说形单影只,孤立无援的意思。可是在古代,“孤家”和“寡人”可都是皇帝的专称,众星捧月,群臣簇...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69 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大臣们称其“陛下”,为什么会用这个称谓呢?

古代皇帝的称谓很多,皇帝自称为“寡人”、“朕”,嫔妃大臣称“皇上”、“万岁爷”等。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这些称谓都含有尊崇敬畏、祈福祝愿的意思。但是大臣叫皇帝为“陛下”,这是...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70 殿下这个称呼怎么来的?

皇太子通常被称为殿下,意为比陛下的地位稍低。那么自古殿下就是皇太子的专有名词吗?和陛下一样,殿下最初也不是指人,古时的建筑中,宫最大,殿其次,陛下指的是皇帝龙椅前的台阶,殿...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