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6 00:00:00 评分

4350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指的是什么?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语出《论语·颜渊第十二》:“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段话表达的意思是,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孔子回答的对策是,要令做君主的像个君主的样子,为臣的要像个臣的样子,当父亲的要像个父亲的样子,而做儿子的要像个儿子的样子,也就是说,要各自都按照自己的身份行事,各就其位,名副其实。齐景公对孔子的论述非常地肯定,并且说如果不这样的话,即使国家有很多的粮食,自己都会吃不上的,非这样做不可,否则国家就会大乱的。孔子的这种关于君臣父子的表述被后世演化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伦理准则,而其实这与孔子的原意是相去甚远的,孔子强调的是每个人都应当依照礼法来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而“三纲”强调的是君对臣、父对子、夫对妻的统领,两者的目的都是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安定有序,但办法却是不同的。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48 “气节”的含义是什么?

“气节”,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道德操守,是指坚持正义、面对强压而不屈服的高贵品质。分开来讲,“气”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就是一种高渺的修养境界;而“节”指...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49 “三从四德”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社会对妇女的德行所做的规范。 “三从”出自《仪礼·丧服》:“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三从”在这里与后来习称的“...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51 “万物皆是一个天理”是谁提出来的,其具体内涵是什么?

“万物皆是一个天理”,是程颢、程颐兄弟所提出的理学观念,他们认为,“理”或“天理”是一个例外的存在,不是从事物中所抽象出来的,这唯一的“理”是永恒存在的,而且是先验地存在于...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52 “知行合一”的哲学观点是由谁提出来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哲学观念,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首次提出“知行合一”的说法。王守仁所讲的“知行合一”,指的并不是实践与认识相符合的含...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53 “无为而治”是怎样一种哲学思想,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都遵循着道的规律,而道所遵循的又是自然的规律,也就是“道法自然...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