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6 00:00:00 评分

4349 “三从四德”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社会对妇女的德行所做的规范。


“三从”出自《仪礼·丧服》:“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三从”在这里与后来习称的“三从四德”之中的含义并不一样,“三从”原本指的是贵族妇女为亲属服丧的仪制,“从”的意思是在仪制上的依从,而不是权力关系上的服从。


“四德”出自《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据郑玄的注释,“妇德”指贞顺,“妇言”指辞令,“妇容”指修饰,“妇功”指纺织,这是王妃所应当学习的4种“妇道”。东汉才女班昭作《女诫》,将其称为“女人之大德”,并阐释说:“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嬉笑,洁斋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这也就是“四德”所蕴含的具体内容。


“三从四德”开始时是作为贵族妇女的日常仪德而制定的,后来经过儒家的提倡,成为全社会所遵奉的“妇道”。“三从四德”对妇女所做的要求体现出明显的男权色彩,因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备受抨击,尤为女性主义者所不容。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47 “独善”和“兼济”的具体内涵分别是什么?

独善和兼济,是儒家提倡的修身准则,语出《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独善”和“兼济”,是这两句话的简括的提法,其意为,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要汲汲于修...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48 “气节”的含义是什么?

“气节”,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道德操守,是指坚持正义、面对强压而不屈服的高贵品质。分开来讲,“气”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就是一种高渺的修养境界;而“节”指...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50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指的是什么?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语出《论语·颜渊第十二》:“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51 “万物皆是一个天理”是谁提出来的,其具体内涵是什么?

“万物皆是一个天理”,是程颢、程颐兄弟所提出的理学观念,他们认为,“理”或“天理”是一个例外的存在,不是从事物中所抽象出来的,这唯一的“理”是永恒存在的,而且是先验地存在于...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52 “知行合一”的哲学观点是由谁提出来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哲学观念,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首次提出“知行合一”的说法。王守仁所讲的“知行合一”,指的并不是实践与认识相符合的含...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