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6 00:00:00 评分

4353 “无为而治”是怎样一种哲学思想,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都遵循着道的规律,而道所遵循的又是自然的规律,也就是“道法自然”。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地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只有这样,事物才能正常地存在和健康地发展。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些讲的都是“无为而治”的好处。当然,所谓“无为”,并不是一无所为,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行违反自然规律之为。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51 “万物皆是一个天理”是谁提出来的,其具体内涵是什么?

“万物皆是一个天理”,是程颢、程颐兄弟所提出的理学观念,他们认为,“理”或“天理”是一个例外的存在,不是从事物中所抽象出来的,这唯一的“理”是永恒存在的,而且是先验地存在于...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52 “知行合一”的哲学观点是由谁提出来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哲学观念,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首次提出“知行合一”的说法。王守仁所讲的“知行合一”,指的并不是实践与认识相符合的含...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54 “损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说的是谁,其中包含了怎样的哲学思想?

“损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语出《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杨子,就是杨朱,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家,但是没有著作流传。杨朱的思想被记载下来的...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55 “君子重义,小人重利”是谁提出来的,具体包含怎样的内容?

“君子重义,小人重利”,这是孔子所讲的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之一,也可说是孔子的义利观,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也就是说,君子所明白的是义,而小人懂得的则是...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56 我们通常所说的“男子汉大丈夫”和孟子所说的“大丈夫”是一个意思吗?

“大丈夫”是用于表达杰出人物所具有的不凡之品质的一个概念。关于何谓大丈夫,孟子有过一段著名的阐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