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重义,小人重利”,这是孔子所讲的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之一,也可说是孔子的义利观,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也就是说,君子所明白的是义,而小人懂得的则是利。由此而引发,君子做事,是以义为标准的,如孔子所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非义毋得,而唯义是取,为了对义的保持和维护,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就是孟子所言的“舍生取义”。而小人则不然,小人行事取舍的标准是利,非利不为,唯利是图。一个人一旦达到了唯利是图的地步,便可以为所欲为,无所不为,置仁义道德与枉顾,这种理念和行为给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长久来看,这对其本人也是没有好处的,《左传·隐公元年》有云:“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自毙,就是不义的可耻下场。
4355 “君子重义,小人重利”是谁提出来的,具体包含怎样的内容?
“君子重义,小人重利”,这是孔子所讲的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之一,也可说是孔子的义利观,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也就是说,君子所明白的是义,而小人懂得的则是利。由此而引发,君子做事,是以义为标准的,如孔子所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非义毋得,而唯义是取,为了对义的保持和维护,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就是孟子所言的“舍生取义”。而小人则不然,小人行事取舍的标准是利,非利不为,唯利是图。一个人一旦达到了唯利是图的地步,便可以为所欲为,无所不为,置仁义道德与枉顾,这种理念和行为给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长久来看,这对其本人也是没有好处的,《左传·隐公元年》有云:“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自毙,就是不义的可耻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