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5 00:00:00 评分

4275 西周的宗法制是一种什么制度,对中国有何影响,“嫡长子”在其中占有什么地位?

西周的宗法制度是一种权力和财产继承制度。我们知道,自夏朝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以来,便开始有一个权力很大的君王的存在。而一旦一代君王死去,由谁接任就成了问题。按照父系氏族长期以来的父系亲缘关系来判定谁最有资格继承王位,很难有定论。比如,儿子和父亲显然是血缘关系最近的,但弟弟也不远啊。夏朝的帝位多由儿子接任,偶尔也有传给兄弟接任的。商朝的帝位大多传给弟弟,最后由最年幼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但这些不固定的王位传承方式,很容易发生争夺帝位的内争,比如商朝便多次出现皇帝的弟弟与皇子争夺王位的情况。并且,兄弟之间、皇子之间,也同样存在争抢。西周宗法制度便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


宗法制度本身比较复杂,简而言之,就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权力继承制度。所谓“嫡子”,即妻所生之子,与之对应的是妾所生的“庶子”。而“嫡子”中的“长子”才有继承君位的资格,其他的“嫡子”和“庶子”则都没有资格,即所谓的“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没有王位继承资格的儿子们并非一无所获,而是会被分封为诸侯。因此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的。而且,这种宗法制度不仅仅适用于王位的传递,而且适用于诸侯位、卿大夫等。诸侯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的嫡子和庶子封为卿大夫;而卿大夫位也由嫡长子继承,其他的儿子分封为士。依次类推。在宗法制度之下,君王、诸侯、卿大夫、士,层层隶属,在遵循下级服从上级原则的同时,所有大小贵族共同尊奉周天子。


宗法制度便是这样一种严格按照血缘关系组织、带有浓厚部族色彩的国家政治制度。这种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并防止了在权力继承问题上的纷争,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秦汉之后,宗法制的具体形式虽然已经有所改变,但它的基本精神为中国后来几千年的家国一体的帝制奠定了基础。而“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在后来的许多朝代依旧是一个基本的原则,许多时候,连皇帝本人想要立“嫡长子”之外的皇子为太子都不太容易。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5 评分

4273 五胡乱华是指什么事件?

“五胡乱华”是指西晋末期和东晋时期北方多个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造成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对峙的局面,又称“永嘉之乱”。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另外还...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5 评分

4274 中国人崇拜祖先,把历代先人称为“祖宗”,“祖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在外国人眼中,中国人有个异常怪异的行为,便是崇拜祖宗。的确,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比较淡漠,却有着根深蒂固的祖宗信仰。一个人做出了成就,最大的荣耀便是光宗耀祖;而一个人做了丢人之...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5 评分

4276 人们把摆架子叫做“摆谱”,为什么要这么说?

“摆谱”,就是故意摆架子、“耍大牌”的意思。那么,为什么“摆谱”成了摆架子的代名词呢?这个“谱”到底指什么? “摆谱”的说法最早产生自东北方言。在19世纪初期时,清朝统治者...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5 评分

4277 什么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说法反映了中国人怎样的思想观念?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俗语,自古以来一直被中国人奉为圭臬,那么,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原出自《孟子·离娄上》。关于其具体的意思,《十三经注疏》解...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5 评分

4278 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叫“牺牲”,两个字为何都带“牛”字,其本义指什么?

当我们听到有人说“××牺牲了”,我们会得出两个结论:这个人死了;这人肯定是因正义而死的。因为牺牲这个词不仅传递死亡的信息,还传递出人们对其死亡的态度。那么,为什么人们将为正...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