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2 00:00:00 评分

4138 很少听说私塾先生教数学,古代是不是根本就不开这门课,也没有这方面的教材?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基础学科,无论天文、水利、建筑,乃至商业、日常生活,都须臾离不开。如果没有相应的数学教育,中国不可能长时间在世界上保持文明的领先地位。事实上,中国早就存在数学教学,并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数学教育制度。


西周时期针对贵族子弟开设的教学科目“六艺”中的“数”,便是一种早期的数学教育,而平民所学习的“小艺”中,也包含了“数”。到南北朝时期,中国数学蓬勃发展,《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算学著作相继问世。同时,数学教育也有较大发展,北魏在中央官学中专门开设的“算学”,可算是世界上最早开设的数学专科学校。这意味着算学被列为基本的国学之一。


隋唐时期,中国首次建立起正式的数学教育制度。隋文帝时期,中国在国子监设立了算学馆,在算学馆设算学博士1人,助教2人,学生8人,并制定了专用的数学教材《算经十书》对学生进行讲授。唐贞观年间,算学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专门设博士2人,助教1人,学生30人,八品以下子弟以及庶人喜欢算学、年龄在14~19岁之间者都可入学,学习期限9年。


从公元11世纪到14世纪的宋元时期,是以筹算为主要工具的中国古代数学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中国数学达到最高境界,与当时的阿拉伯数学一道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在数学教育方面,在科举考试及太学、国子监等学校中都有专门的算学考试。


14世纪中后叶明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奉行以八股文为特征的科举制度,在国家科举考试中大幅度削减数学内容。失去国家的政策鼓励之后,数学教育也出现衰退,自此,中国古代数学便开始衰退,落后于世界了。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36 古代四大书院是指哪四个

四大书院是指后人总结出的北宋时期最富盛名的四座书院,即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 四座书院均源远流长,瀚墨流香,人才辈出。宋...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37 人们称正派的人为“正经”人,但古代却实指正“经”,它具体包括哪些经书?

生活中,“正经”与否就代表了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高下。那么,“正经”具体何指呢?“正经”一说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政府规定除音乐、算学等专门性学校外,其他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为基本...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39 “夫子”本来是尊称,人们为什么用“老夫子”来打趣读书人呢?

从古至今,当人们对孔子、孟子、朱熹等这些儒学大师以“夫子”称呼时,完全是一种尊称。但如果是称呼某个名不见经传的读书人,恐怕就有点揶揄的味道了。 “夫子”一词在上古时代已经存...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40 古代科举考试中作弊的现象严重吗,有没有替考的?

作弊现象自古便有。事实上,科举考试自诞生的那天起,便进入了一场千年的作弊与反作弊的斗智斗勇的较量之中。为获取功名,能够想得到的作弊手段,古人都已经想到。 最古老最常规的手段...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41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秀才”,“秀才”一直是科举考试中最低最容易考取的功名吗?

关于“秀才”,人们对它的理解最重要的大概有两点。首先,这是科举考试中的最低功名;其次,“秀才”没有做官资格。但事实上,秀才并非一直是科举考试的最低功名。 “秀才”一词最早出...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