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北京 2023-11-02 00:00:00 评分

4126 古书上说的“大学”和今天的大学是一回事吗,古代到底有没有大学?

“大学”二字最早出自儒家“四书五经”之一《大学》。该书作者为孔子弟子曾参,作者在书中以短短几千字阐述了儒家思想修习之要,微言大义。对于“大学”二字的解释,南宋鸿儒朱熹的“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流传最广,后人多沿用此说,认为“大学”指具备一定道德修养之人通过行为与学问的统一所进行的自我修炼。另外,也有人比照古时的“小学”来解释“大学”。古时的“小学”指每个人在13岁之前所接收的教育,“小学”学习“小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而“大学”则是指学习称为“大艺”的“诗、书、乐、易、礼、春秋”六经。


从这两种解释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古时的“大学”体现为一种教育理念与教育内容,相当于现在我们所说的“大学教育”,与我们现在纯粹指从事高等教育的机构的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另外,古时的“大学”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学教育”也是有区别的,古时的大学偏重于提高个人修养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味,而现在的大学教育则要宽泛得多,泛指学习既定的学科知识与提高一般性的个人修养,标准是降低了的。


按照一个人学习所达到的深度与广度来说,中国古时是存在大学的,只是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据史料记载,在虞舜之时,即出现了名为“上庠”的公办学校,“上庠”即“高等学校”的意思;而春秋时期,孔子在自己家里开堂讲学,因为没有严格的学校制度与象样的教学设施,说大学可能有些勉强。但到了汉武帝时,由国家在京师所办的“太学”则是相当正规的大学了,太学不仅设五经博士任教,而且作为官办学校首次对贫家子弟开放。太学一直存在到明代;之后国子监兴起,成为典型的国办“大学”,一直持续到清末。另外,唐代末期,除官方“大学”,民间开始出现私人设堂授徒的书院,尤其到宋代,书院大盛。书院相比于孔子等人的聚众讲学,因为有固定的教育场所与相当严格的学院制度,完全称得上是“大学”了,书院一直和官方“大学”共同存在,到清末才消失。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24 孔门“四科”是什么,他的弟子中谁能列为四科之首?

孔子当年的教育,大致分为四个方面,《论语》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指知识学问。当年孔子以《诗》、《书》、《易》、《礼》、《春秋》等书作为教科书,教授弟子...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25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最有政治才干的弟子,最有军事才干的弟子,最有钱的弟子分别是谁?

认真读过《论语》的人都会看得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颜回。以孔子的严格,《论语》中记载他竟夸过颜回四次。比如有一次,无缘无故地,孔子便突然发感慨:“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27 古代的太学是指什么?

“太学”乃是汉武帝接收董仲舒建议,在京师长安所设,它面向全国青年学子“招生”,传授儒家学说。太学设有专门的五经博士,教授五经、“春秋三传”等儒家经典。太学设学之初,效仿孔子...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28 “教授”现在是一种职称,与古人所说的“教授”是一回事吗?

现在的“教授”一词与古代是不同的,但大体而言,是由古代的“教授”演变而来的。 “教授”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汉武帝时,官府设立“太学博士”一职,教授学生。这时的“教授”,是...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29 宗学是指什么?

“宗学”乃是中国古代皇族子弟学校。每个朝代,高层统治阶层除了兴办针对平民的普通学校,往往会为皇族、贵族子弟办有专门的贵族学校。在这些贵族学校里,教学设施与师资都是最好的。东...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