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北京 2023-11-01 00:00:00 评分

4116 严复为何要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出自他翻译的书吗?

严复,字几道,清末福建人,通过翻译西方著作而成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所翻译的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在中国影响巨大。


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让东方清帝国的羸弱暴露无遗。于是传播西学,师夷长技,成为朝野之共识。中国早期接受西方思想的知识分子,如徐寿、魏源、王韬、李善兰、郑观应等,开始大量译介西书,传播西方的科学知识与政治体制。


半个世纪后,一向被中国人视为附属国的弹丸之国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清帝国,并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这使得中国人产生强烈的亡国灭种的危机感,知识分子们开始真正放下帝国的架子,在制度和文化上做出深层次的反思。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于1897年在天津的《国闻报》上连续刊出,立即引起巨大社会反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正是出自《天演论》。《天演论》译自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有关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前半部分,作者对其进行了有选择的意译,甚或借题发挥,阐述自己救亡图存的见解,实际上是一篇十分精彩的政论文。该书认为万物均按“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变化。“物竞”就是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优种战胜劣种,强种战胜弱种;“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自然淘汰。自然界的生物长期以来便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下进化演进。并且,该原则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人类社会,世界各国、各民族也同样处于这样一种不断竞争、淘汰的过程中。严复又进一步联系甲午战后国家危亡的状况,指出再不变法将循优胜劣败之公例而亡国亡种,进而向国人发出了与天争胜、图强保种的呐喊。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114 启蒙思想这个词怎么来的,是什么意思?

如果从字面意思理解,只要能对人们头脑中蒙昧、落后、未开化的的观念进行教育与启迪,使之清醒,似乎都是启蒙思想。但是启蒙一词,产生自法国18世纪的启蒙运动,因此启蒙思想也与法国...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115 为什么把康有为叫做“康圣人”,他为什么提出建立孔教的倡议?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囚,六君子蒙难,作为变法首领的康有为只身逃到了海外,而且成了保皇派。如此,康有为在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的眼里便成了一个反面的人物,不少人公开批评甚至谩骂他...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1 评分

4117 “五四”时期是谁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五四”时期,胡适第一个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20世纪20年代,民主制度在中国立足未稳,不少实权人物依旧怀着皇帝梦。此时的北洋政府高调推崇孔子,试图利用孔子的宗法制度...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18 中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何时,当时也叫“学校”吗,有“小学”、“中学”、“大学”的区分吗?

中国教育传统非常悠久,夏朝时便设有“序”、“校”、“庠”等专门的官方教育机构,后来商朝则增加了“学”和“瞽宗”,周代的官方学校则大致沿用了夏商时期的校名,并进一步完善了教育...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19 古代的蒙学是指什么?

所谓蒙学,指中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古代殷实之家的儿童一般会在4岁左右开始读私塾,称之为“开蒙”。学习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学习衣帽整洁、洒扫应对、文明礼貌之类。二是读背一些...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