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0-30 00:00:00 评分

3981 奉承别人叫做“给人戴高帽”,古代真的是给人送高帽子吗?

生活中经常听到“戴高帽”一词。我们把那些喜欢别人当面奉承的人叫“好戴高帽者”。


俗世把那些喜欢被当面奉承的人叫“喜戴高帽者”。有一个京官要派到外地,去告别他的老师。老师说:“地方官不好当,要小心谨慎才对。”学生答道:“我准备有一百个高帽子,逢人就送他一顶,应该会相处融洽吧!”老师听了,很是生气:“读书人讲究正直坦率,何必如此乎?”学生连忙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被奉承的又有几个呢!”老师点点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啊!”学生出来后,告诉别人:“我高帽子原来有一百,现在只剩下九十九个了。”


当然这只是传说。据《北史·熊安生传》谓:“宗道晖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清乾隆年间的学者翟灏所撰《通俗篇》卷二十五“服饰”类有“好戴高帽”条。其引述此段史料后,加按语曰:“今谓虚自张大,冀人誉己者,曰好戴高帽子,盖因乎此。”


按翟灏的说法,“戴高帽”一词出自北魏时一个叫宗道晖的儒生。其人行为怪异,喜欢戴高帽子,穿很大的木屐鞋。从其批注来看,好戴高帽的陋习在乾隆时已很普遍。在明朝初期,官员还都是“乌纱矮冠”。明中期后,社会风气大变。如正德时的兵部尚书王敞,“纱帽作高顶,靴作高底,舆用高杠,人呼为‘三高先生’”(《客座赘语》卷一)。


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戴高帽”由一人之陋习演变为整个社会的的不良风气,继而反映到人们的社会心理中。我们把奉承别人叫“戴高帽”,当然不是送一顶帽子,而是对对方虚荣和尊崇心理的一种满足。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79 我们把私下请托办不正当的事叫“走后门”,这种请托真的是要从“后门”进去吗?

“走后门”一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意为请托办不正当的事情。但这种请托真要从“后门”进去吗?最早这个俗语又出自何处呢? 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这个典故出自北宋年间。相传哲宗死后,...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80 有些人喜欢“搞名堂”,“名堂”是什么,什么叫“搞名堂”?

“名堂”一词由来已久。我们常说的“搞名堂”意思是玩花样。此外,“名堂”还有结果或道理的含义,如:“今天用了一上午,也没讨论出什么名堂”。“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名堂呢”! ...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82 当成“耳旁风”是漠不关心之意,古时就是这个意思吗,它有何来历?

“耳旁风”与“耳边风”含义同,意思是把别人的话不放在心上。但最初的“耳旁风”是指“秋风”,来自“秋风过耳”这个成语。汉代赵晔所撰《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83 “说风凉话”出自何处,原典是什么意思?

生活中一些人爱说“风凉话”,意即用冷嘲热讽的话语贬低或攻击别人,使其丧失积极性或感到不愉快。但为何这种话就是“风凉的”,“风凉”的话真有如此刺激人的效果吗? 顾名思义,“风...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84 “卖关子”的古今词义一样吗?

“卖关子”比喻在紧要关头,设置悬念或故弄玄虚以挟制对方。 但最初“卖关子”却不是这个含义。“关子”是在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因婺州屯兵的需要而印造的有价证券。商贾可拿...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