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0-30 00:00:00 评分

3959 “规矩”是什么,为什么行事要守“规矩”?

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没有一定的规则和法度,就很难办成事情。告诉人们要遵守一定的社会秩序和法度,才能保证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法律中,经常使用“规矩”这个词汇,即强调法律规定的是社会道德的底线和一般规则,任何人都不应该触犯它。


“规矩”现在是一个词,以前是分开的,指木匠用的两种工具。规,就是圆规,用来画圆;距,又叫曲尺或直尺,呈直角,是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等必备的工具。没有了“规”和“矩”这两样工具,自然画不了方圆,木工师傅也就难以完成家具的制作了。


当然,“规矩”一词的含义远不是木匠工具那么简单。近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出土了一张《伏羲女娲图》。这幅绘于汉代的图画中,伏羲为男身,女娲为女身,两人侧身相对,各举一手。伏羲举手执矩,女娲举手执规,另一手则抱住对方的腰,下半身作蛇形交绕。他们高举着规和矩,意味着作为中华人文始祖,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后人确定了行为准则,并初步对人类社会的秩序作出了规范。规和矩,标志着人类社会建立了不同于动物世界的活动法则。


故而,“规矩”就是指规则和法度。“守规矩”就是告诉人们不要乱来,要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但后来词义有所变化,如“循规蹈矩”、“规行矩步”等都是表示拘泥于旧的原则或规则,没有创新,含有一定的贬义。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57 为什么把榜样人物称为“楷模”呢?

“楷模”就是榜样。我们一般把人的模范行为、榜样作用、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为“楷模”。这个词由来已久,如《后汉书·卢植传》:“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58 模范在古代指什么?

模范现多指值得仿效的人物或事迹,但在古代“模”和“范”均是铸造青铜器的主要工具。今天我们看到的司母戊鼎高大精美,反映出青铜器铸造的很高水平,但铸造过程却极为复杂,需要大量的...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60 为什么把焦灼的心情称为“五内俱焚”,“五内”是指什么呢?

“五内俱焚”常用来比喻异常焦急的心情。“五内”指的是五脏。中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人有“五脏六腑”,其中“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61 人们用“掷地有声”来形容文词铿锵,难道“文字”扔在地上还能发出声音?

“掷地有声”这个词语是形容文章写得优美,铿锵有力,而不是说东西摔到地上,清脆有声。 “掷地有声”出自《镜花缘》八十一回:“不但独出新裁,脱了旧套;并且斩钉截铁,字字雪亮,此...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62 为什么把男女风流之事叫“绯闻”,这个词是如何产生的?

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某某明星又闹“绯闻”了,于是炒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绯”读“fēi”,一声,而不是我们通常读的三声。“绯闻”又称“桃色新闻”,指有关男女之间不正当关系的...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