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6 00:00:00 评分

4359 “大一统”最早见于什么时候,它的内涵是什么?

“大一统”,也就是尊崇一统的观念。孔子在作《春秋》的时候,开篇说:“隐公元年,春,王正月。”意思是讲,鲁隐公元年的春天,就是周王的正月。《公羊传》解释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唐代徐彦注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汉书·董仲舒传》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王吉传》也说:“《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可见,在春秋时期,大一统已经成为一种被社会所崇尚的观念,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就是大一统的表现,这意味着“天下有道”。周王东迁,天下诸侯各立,呈现出分崩离析的局面,但是大一统作为一种深入人心的观念并没有因此而抹去,思想界虽有“百家争鸣”,在政治理念上有“王道”和“霸道”之别,但大一统这一点是各家共同秉持的观念。孟子在回答梁襄王所提出的“天下恶乎定”的问题时回答说:“定于一。”荀子所提出的“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理想,还有墨子“尚同”的主张,等等,这些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大一统思想体现。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实现“书同文,车同轨”,再及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最终在文化与政治两大基本领域都确立了大一统的秩序。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57 人们常说“忠孝如何两全”,为什么?

“忠”,指的是报效于国家,尽忠于君主;“孝”,指的是能够很好地实现对父母的赡养和孝敬。忠孝两全,被视为一种人生理想,元代高明的《琵琶记·高堂称寿》中说:“人生须要忠孝两全,...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58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主张,它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所提出的主张,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召集各地贤良求问治理天下的策略,董仲舒在进策中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60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一种怎样的哲学思想?

“治大国若烹小鲜”,语出《老子》第六十章,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如同烹制美味的小鱼一样,这是老子所崇尚的治国方法。据说上古时期的贤君汤曾向伊尹询问治国的主张,伊尹用这样的比喻来说...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61 “小国寡民”是一种怎样的哲学思想,为什么说它是一种后退的意识?

“小国寡民”出自《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62 “合纵”与“连横”分别指的是什么?

“合纵”与“连横”,指的是战国时期列国之间为了配合自己的军事行动和捍卫自身的国家利益而根据随时变化的政治形势所采取的两种不同的外交策略。《韩非子·五蠹》言:“纵者,合众弱以...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