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5 00:00:00 评分

4314 为什么佛教把死亡称“圆寂”、“涅槃”,而道教把死亡称为“羽化”?

在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眼里,死亡便是一种彻底的结束,肉体消失,灵魂同样消失。但在和尚或道士眼里,死反而是一种新生。仅仅是肉体消失了,灵魂却以一种更高级的状态继续存在。只是这种具体的高级状态,佛、道是有差别的。


在佛教里,僧人去世叫做“涅槃”、“圆寂”。“涅槃”是梵语中对僧人去世的说法,“圆寂”则是“涅槃”的意译,乃唐代玄奘大师所译。具体地讲,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圆”,永离一切烦恼叫做“寂”。“圆寂”,即福慧二德都达到了圆满无缺,生命所有的烦恼也都达到了寂灭无存。这样,一反一正,该具足的都具足了,该丢弃的都丢弃了,内心达到了一种“圆”明“寂”照的本来面目,显然有一种大乘佛法的境界。可以看出,佛教将死亡理解为对自己(灵魂)的一种完善。另外,“涅槃”在玄奘之前也曾被译为灭度,或寂灭、无为、解脱、安乐等。


道教的死亡之所以称为“羽化”,也和道教的教义有关。道教与佛教虽然都追求一种脱离世俗世界、解脱自我的目标,但与佛教通过达到精神上的大彻大悟不同,道家则是通过一种“羽化成仙”的方法。道士死亡,在道教里被理解为成仙了。“羽化”本来指的是一些变态类昆虫,从蛹变化为成虫的过程。而由人变成神仙,与这种情况有些相像,因此道教便用“羽化”来称呼道士的死亡。


看来,佛教与道教对于死亡的称呼其实表达出了其对于死亡的不同理解。并且可以看出,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与我们世人所理解的死亡是悲伤之事不同,死亡在他们看来乃是自己的修行有了一个成果,显然是值得高兴之事。


另外,除了对死亡的称呼不同之外,佛、道对于僧人或道士的遗体处理方式也不同。僧人一般是举行火化,而道士的遗体处理方式则不同。明清时期的上层道士羽化后,有两种葬法:一为坐缸,即封缸后而葬之,堆成坟山,用砖石建塔、立碑,二为棺葬,葬法与前同;一般道士羽化后,与民间葬法相同。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5 评分

4312 茅山道士具体是指什么?

在影视作品中,茅山道士总是以善于捉鬼弄符的形象出现。其实,这是一种误会。 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和金坛市交界处,历来是道教圣地。南齐永明十年,陶弘景辞官后到茅山做了隐士,在继...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5 评分

4313 和尚和道士都吃素,也不结婚,可是和尚都剃光头,而道士留发,这是为什么?

在世人眼里,道士与和尚都自称“方外人士”,也即世外之人。都已看破红尘,超脱世间贫富荣辱,追求一种逍遥自在的内心自由。两者在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诸多地方也都很相似。比如他们都...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5 评分

4315 酆都乃是物阜民丰的人间之城,为什么被称为“鬼城”,从何时开始有这个称号的?

酆都(现名丰都)位于四川东部的长江北岸,千年以来一直有“鬼城”之称。事实上却是溪水潺潺,山花欲燃,风光迤逦,鸟语泉鸣,俨然传说中的仙人福地。这么一个地方,怎么就成了“鬼城”...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5 评分

4316 据说钟馗是一个鬼王,专职捉鬼,他到底是什么来历?

钟馗是民间传说中专门捉鬼、斩鬼、吃鬼的鬼王。按照佛道融合形成的阴曹地府理论,他与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类似,属于十殿阎罗手下的一种衙役,专门负责捕捉那些危害人间的厉鬼。那么钟馗...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5 评分

4317 人死后都要到的地方是“阴曹地府”,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

提起阴曹地府,可能许多人都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概念,许多典籍和图画,都对它有生动的描述;陌生是因为谁也没亲眼见到过。笼统而言,阴曹地府大致是这样一...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