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0-30 00:00:00 评分

4017 为什么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个说法的出处在哪里?

在淮河以南,便是我们常说的“江南”之地。江南风光秀美,人杰地灵。历史上有楚、吴、越等先后在此立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很多赞美江南美景的诗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更是把苏杭江南之地比为人间天堂、寰中仙境。


这个词语最初出自何处呢?有人说在唐代诗人任华所作《怀素上人草书歌》中有“人谓尔从江南来,我谓尔从天上来”的句子,这里就有把“江南”比为“天堂”的意思。但很明显,这里作者只是为了表达对于怀素草书的赞美之情,堪为天人之笔,而非言江南乃天堂。唐代诗人白居易做过苏杭二州的太守,留下了很多赞美江南美景的诗篇。如其《咏怀》诗第一句“苏杭自昔称名郡”已经把苏杭放在一起提了,但却未曾见“天堂”之说。


宋代诗人《吴郡志》中写道:“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湖固不逮苏,杭为会府,谚犹先苏后杭……”接着,他又援引白居易诗句进行论证,指出:“在唐时,苏之繁雄,固为浙右第一矣。”由这里的“谚曰”可知,“天堂”一说应早于宋代,但或晚于唐代。


到了元代,“天堂”之谚进入了《双调蟾宫曲·咏西湖》:“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明代唐寅的《江南四季歌》第一句为“江南人住神仙地”。这里的“神仙地”与“天堂”含义相近。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姑苏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现代作家曹聚仁在《吴侬软语说苏州》中写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苏州山塘。’前天晚上,杨乃珍琵琶一响,呖呖莺声,唱出了七里山塘的风光。”


由上可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应晚于唐代,但却早于宋代,或产生于五代时期。任华赞美怀素的那两句诗,其实与苏杭“天堂”没有关系。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15 古书中“二桃杀三士”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故事,这是谁的计谋?

二桃杀三士,现常用来比喻借刀杀人。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让他们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事见春秋时齐国晏婴《晏子春秋·谏下二》。 公孙接、田开疆和...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16 我们把技艺不精称为“三脚猫”,这个说法起于何时?

“三脚猫”常用来比喻略知皮毛、学艺不精的人。关于这个词语的来历,历来说法颇多。最早见于宋代《白宝总珍集合》:“物不中谓之三脚猫。”意思是不中用的东西叫“三脚猫”,引申为学艺...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18 “一鸣惊人”是什么意思,说的是齐威王还是楚庄王的故事?

“一鸣惊人”,一声鸣叫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比喻平时不起眼或无作为,突然取得很大的成绩。关于这个成语有两个来源:一说来自楚庄王,一说来自齐威王。故事情节颇为相似,分别记载在不...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19 何谓“雷池”,人们为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

雷池,古地名,在今安徽望江县南,池水源自大雷水,东入长江。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雷池的称呼。《太平御览》(六十五卷)引《孝子传》:“孟宗为雷池监,作一器以遗母,母不纳。”“...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4020 “今朝有酒今朝醉”出自何处?

“今朝有酒今朝醉”是一种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比喻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这句诗出自唐代罗隐的《自遣》诗:“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